滿屏幕的“千萬”“不要”

“千萬”不要點開這篇文章

“千萬”不要再婚姻中做這兩件事

“千萬”不要跟雙標的人做朋友

“千萬”要小心這些蟲子

這個部位“千萬”別隨意摸

“千萬”別好奇去養貓

“千萬”別什麼都曬朋友圈

“千萬”不要給朋友情感建議

“千萬”別和這種男人談戀愛

“千萬”不要熬夜,後果很嚴重

“千萬”別讓你的教育,毀在不會說話上

“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

“千萬”不要這樣關心孩子

“千萬”不要溺愛你的父母

這個是我用微信搜索“千萬”兩個關鍵字,得到的結果。還順便牽扯出來另一個詞彙——“不要”。爲什麼突然搜索這個詞彙呢?是心中的一種不舒服,想就着這個感覺寫點什麼。

當我看到這個詞的時候,心中一陣噁心。人永遠是隻能聽的進去,自己認爲對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在我頭腦中,存在着這樣的思維模式。這世間哪裏有那麼多應該不應該,成功與失敗都有很多機緣巧合。躲避了這些“千萬”不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確定等待着你。

這種“千萬”看多了,就有點你做了這事一定失敗的味道,讓本來平淡的道理,變了味道,有種生死的交戰,死亡的壓迫感。

人一旦在緊張的狀態,就少了一份平常心,連失敗都接受不了的思想和身體,就很容易走極端。而這極端,就是這千千萬萬的“千萬”造成的。讓我想到,家家有個嘮叨媽,逼瘋多少上學娃。

總體來說,這個過程是告訴你一個道理,然後解釋一番,讓你覺得有道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很難形成自己的行動。爲什麼呢?卻少思考的過程!真正能讓人進步的是引發人思考,不斷在頭腦中演練,或者生活的驗證,不是把道理餵給別人,就能解決的。

我心中的智慧和道理,還可以帶着一種平淡。越是刻在骨子裏的,越不會咬牙切齒的說出來,而是堅定的,無可動搖的,用最平靜的語氣,越能說出強大的氣勢。

就應該像下面故事中的父子一樣。

一個姓喬的高中生,考上了大學,非常的高興,在給他的慶祝宴上,洋洋得意,有些口無遮攔。老父親看在眼裏,沒說什麼。晚上四下無人的時候,父子單獨相處,父親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娃兒,馬字加上喬字,念什麼字”。孩子愣了一愣,看着父親遠去的背影,這時開始反省自己剛纔是不是太驕傲,得意忘形了。

話說的差不多了,最後應該再總結一下自己的道理。所以,最後讓我再噁心一會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