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了欺凌,爲什麼不敢聲張?

晚飯後的輔導,我很早就進了班。

有一個學生來的晚,大概是看到我在班裏,有點羞澀的跑到我跟前,吞吞吐吐地說了半天,我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他中午被另外一個同學打了。

我很震驚。

事情發生在學生們喫完飯回寢室午休的時候。

前幾天另外一個同學到他所在的寢室,踩了他的被子,剛好今天這位同學又去他們寢室裏去借洗髮水。

於是他就質問該同學爲什麼踩他的被子。沒想到這位同學態度挺蠻橫,“我就是踩了,你能怎麼着,有本事你去踩我的呀。”

兩人由此發生了口角。於是這名同學,揪住他的脖子,把他掀翻在地,用鞋子狠狠抽了他的後背。

當時寢室老師就在外面,午飯後值班的老師也到寢室去查崗,你爲什麼不說呢。

你當時完全可以大喊,也可以及時報告值班老師,午休結束進班的時候也可以跟老師說,爲什麼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忍着到現在才說呢?

孩子怯懦着,不吱聲。那麼高的個兒,卻如此無助。

問了他寢室的學生。你們怎麼能不拉開呢?學生說拉開後去洗漱了,回來看又打起來了。一個學生嗤嗤笑着,說他不敢還手。

什麼?都這種情況,也沒掙扎一下,反抗一下?或者呼喊,往老師在的地方跑?再說,兩人也差不多高,看起來應該勢均力敵,怎麼乖乖地讓人打呢?

我很詫異。也很自責。

中午進班的時候,看到他的脖子有一點點紅,但是當時因爲穿的外套護住了脖子,沒有看到裏面的傷痕,好像當時還轉到他的前面看了他的狀態,當時他看起來神色也很坦然,也就沒太注意。

我在心裏責怪着自己的失察。也隱約覺得孩子似乎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怎麼還能選擇隱忍不說呢。

掀開衣服,孩子的傷痕很明顯。鮮紅的幾道印。

第一時間跟雙方家長做了簡短的交流,請雙方家長抽空過來。

同班的老師當時看見他的父母都來了,擔心雙方的家長會打起來。

還好。

當媽的一看到自己孩子滿身傷痕,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學生的爸爸也很憤怒,但他顯得很理智,說還能怎樣呢?能跟一個孩子計較嗎?

孩子的媽媽說,從小就總是教育孩子不要跟別人鬥架,有時跟別人鬥了架也總是不分青紅皁白,總是責怪他。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爲什麼孩子不在可以保護自己的時候大聲呼喊,不在第一時間報告老師。

幾乎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出外不要惹事,不要和別人打架。

我們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沒辦法掌控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我們不但要教育孩子跟別人友好相處,也要教給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別人的蠻不講理,學會如何面對暴力。

想想自己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以爲把自己的孩子教的很乖,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那時候兒子大約兩歲吧,有一天正在上課。母親火急火燎的抱着兒子來找我。

孩子頭上被誰打了一個大包。

他剛纔玩時手裏拿了一把摺扇。那個大包一看就像是被用摺扇柄敲的。鼓起來很大一塊兒。

記得當時我難過了很久。爲兒子的弱小。

後來我就在反思,也改變了我的教育方式。

我對兒子說:“寶貝,你是男子漢。咱們對待小朋友要友好,但是如果別人欺負了你,你一定要勇敢的保護自己,必要的時候也要握緊你的拳頭。”

後來一個比他大點的小朋友見到他,就把他推倒,搶走了他手裏的玩具。

兒子立馬站起,上去搶回了他的玩具,以勝利者的姿態跑到我的跟前。說:“你再打我,搶我的玩具,我告訴我媽媽。我爸爸是警察,他會來抓你。”

打人者自然受到了紀律處罰。任何人都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但我心裏有點堵,該給學生好好上一堂課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