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裏古鎮的特別之處:過獨木橋

請點擊上方藍色關注,我在這裏等你來


週六去瑤裏古鎮,未想到過了五一,瑤裏古鎮裏的遊客依舊多。


旅遊大巴一輛輛接一輛駛進停車場。只一會的功夫,就來了四五輛旅遊大巴。


聽口音,五湖四海。


慶幸未在五一節來此地。導遊驕傲地說:五一這裏水泄不通。


過多的遊客,古鎮難有原本的安寧。想來本來該是另一副景象。


如許多旅遊地一樣。沿河兩岸有了許多店鋪。路依舊古樸。石板加石頭路。走在古樸的路上可以看到對岸的民居。


因有了距離,看得更真切。老房子錯落有致,灰色的馬頭牆在遠山的襯托下顯出古樸。


古鎮未開發前,常有美院的學生在河岸邊寫生。未有這麼多店鋪。


站在河岸邊和江南鄉下的鄉村沒什麼區別。


記不得之前河上架了幾座橋。現如今河上多了幾座新橋。


有廊檐的廊橋結實漂亮,橋兩邊的廊凳上,遊客可以坐着歇腳、觀景。


但與周圍簡樸的灰色建築羣相比,顯得過分貴氣。


與古鎮相符的是兩條木架獨木橋。


只能過一人的獨木橋橫亙在碧綠的河水上。沒有扶手,沒有吊橋兩邊類似的護網。


這樣的獨木橋和古鎮的風格混然天成。古鎮就該是這樣的橋。


可以想象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日常生活中去勞作或結束各種勞作後經過這樣的橋。


如今,過橋的多是遊客。


隨旅遊開發程度越發成熟,越難看到當地人起居生活。


行走在獨木橋上,河風舒緩地吹過橋下帶來河水的潮氣。若不恐高,走在獨木橋上是享受,有更好的觀景視角。


小朋友多不敢過河。戰戰兢兢地牽扯着大人,或被大人牽手過河。


未想也有大人不敢過河。


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過橋幾步,女人便尖叫着退回岸來。


不由站着邊上做軍師:“擡頭挺胸,不要看下面,”


嚇壞的女人聽不進邊上的話,倒是男人擡頭往這邊張望,轉頭對女伴道:“擡頭挺胸,不要看下面。”


退回岸邊的女人終於聽着了話,衆人面前,有些難爲情。

第二次由男人帶頭,後面如串棕子般緊牽了前一個人的手,最後再拉上一個男人斷後,小心翼翼地過了河。


越來越商業化,古鎮越來越雷同。特別之處,就是過獨木橋。


當然瑤裏古鎮最大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瓷之源。作爲中國風標誌性元素——瓷器,獨一無二。



喜歡時光恰巧的文章請關注、點贊、訂閱、分享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