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SpaceX背靠背發射,前者一箭折戟,後者一箭八飛八回收

美東時間5月15日,大小SpaceX再度上演同一天背靠背發射,只是一成一敗。火箭實驗室第20次發射一箭折戟;SpaceX則是連續第93次成功發射,並且毫無懸念地實現一箭八飛八回收,部署第26批1.0版星鏈的同時,順手成全第4次拼車任務。

此次發射還是SpaceX22天內連續第5次發射、11天內連續第3次發射獵鷹9號火箭,高密集發射節奏下全都是複用火箭。事實上,截至目前SpaceX只動用6枚複用火箭就已實現15次發射。

兩個SpaceX終於正面交鋒,近身拼殺小微衛星市場

火箭實驗室一箭折戟,全球今年第5發告敗

明星級火箭身披哪些戰功?

這次發射動用B1058.8,可謂明星級火箭。一年前2020年5月首發過著名的奮進號龍飛船(DM-2任務),之後又助推過第二代貨運龍飛船首飛(CRS-21任務),創下一箭143星發射最多衛星世界紀錄,兩次刷新最快複用週轉時間。

12個月總計飛行8次,平均1個半月飛行1次。最初印有鮮紅的NASA蠕蟲標識,如今已變得模糊不清,恐怕是這枚神器八次穿行天地間的最好明證。

▲第一飛:2020年5月30日,運送奮進號龍飛船第一次載人航天,這是自2011年航天飛機退役後,美國重新執掌載人航天主動權第一飛,還是SpaceX十年磨一劍,開創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新高度,美國史上第5款載人飛船、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首度載人飛……

「奮進號」龍飛船載人首飛,開啓一個新航天時代

▲第二飛:2020年7月20日發射韓國首顆專用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任務。創下當時獵鷹9號火箭最短複用間隔紀錄(51天),一舉打破由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整整保持35年之久的世界紀錄——航天器重返太空最短間隔的世界紀錄(54天)。

SpaceX下半場首飛破紀錄:雙船網捕整流罩!複用火箭最短時間重返太空!

▲第三飛:2020年10月6日部署第12批1.0版星鏈,也是SpaceX第8枚一級火箭實現一箭第三飛,這枚明星級火箭第三次飛行、回收。

SpaceX打出明星級火箭,首次大膽使用三手整流罩

▲第四飛:2020年12月7日,這枚一箭第四飛獵鷹9號火箭搭載第二代首艘貨運龍飛船實現首飛,完美軌跡意味深長。

第二代貨運龍首飛,開創一個新鮮時代

▲第五飛:2021年1月24日,一箭第五飛首次部署「運輸者」小衛星共乘任務,創造「一箭143星」發射最多衛星世界紀錄,同時首次部署極地軌道星鏈衛星。

一箭143星SpaceX刷新全球發射之最,佔目前在軌衛星總量5%!

▲第六飛:2021年3月11日,一箭第六飛部署第20批1.0版星鏈衛星。第五飛與第六飛短短間隔45天,創下這枚火箭複用最快週轉時間,之前最快週轉時間59天。

SpaceX創下整流罩最快複用週轉紀錄

▲第七飛:2021年4月8日,一箭第七飛部署第23批1.0版星鏈衛星。第六飛與第七飛短短間隔27天8小時21分鐘,成爲週轉使用第二快的獵鷹9號火箭,僅次於最快紀錄保持者B1060.5(今年2月4日創造的27天4小時4分鐘)。

同枚火箭27天雙連發,SpaceX創造最快週轉複用紀錄

▲第八飛:2021年5月16日,一箭第八飛部署第26批1.0版星鏈衛星,既是第4次發射自家星鏈任務,也是第三次實現「一箭八飛八回收」(B1049、B1051、B1058)。

▲美東時間5月15日早上,火箭實驗室第20次發射一箭折戟

▲美東時間5月15日傍晚,SpaceX實現一箭八飛八回收

就在這次發射前12小時,被業界稱爲「小SpaceX」的火箭實驗室位於新西蘭瑪西亞半島發射第20枚電子火箭,第二級點火異常意外折戟,兩顆衛星報廢。升空2.5分鐘後第二級盧瑟福真空發動機因故障熄火,這是該款火箭第三次發射失敗。2017年5月25日首發時由於遙測問題導致失敗,去年7月4日第13發再遭失敗。因一根電線過熱而切斷渦輪泵電機供電。

「小SpaceX」遭遇不幸,爲同天背靠背發射的SpaceX這次任務,帶來一絲不安。不過SpaceX就是大SpaceX,一切如常——既定發射升空,沒有懸念回收火箭整流罩,分秒不差部署三組衛星54顆衛星。

又是一個瞬時發射時間點,美東夏令時5月15日18:56(北京時間5月16日6:56),位於佛州卡角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位,這枚明星級火箭第八次鷹擊長空,起飛後開始朝向東北方。升空1分鐘12秒,穿過空氣最大阻力點(Max Q)。此時飛行高度12公里,速度0.4公里/秒。T+2分31秒,第一級火箭9臺梅林發動機關閉。緊接着一二級分離,一級火箭開始全自動返航再入大氣層。升空2分43秒,二級火箭首次點火推進,隨後釋放整流罩。

升空6分42秒一級火箭再入點火,不到兩分鐘後,即8分28秒,第八次穿行天地間的B1058.8如期而至,穩穩落在僅有足球場大小的【當然我還愛着你】海上平臺上。

這次成功落定是SpaceX總計第84次回收火箭,第62次海上回收火箭,OCISLY【當然我還愛着你】第44次回收火箭,還是SpaceX短短5個月第三次實現一箭八飛八回收(1月20日B1051.8、3月4日B1049.8、5月16日B1048.8)。

這次任務同樣採用兩片二手整流罩,全都支持過一次星鏈任務,這是SpaceX總計第20次複用整流罩,第11次使用二手整流罩。發射升空40分鐘左右,兩片整流罩在受控模式下濺落在距發射場約665公里的指定海域,隨後由今年4月開始啓用的新型回收船謝莉亞·波德隆號海面打撈回收,以便再度複用。

B1058.8着陸14秒後,即升空8分42秒,二級火箭(上面級)關閉真空梅林發動機,開始長達46分鐘的太空滑行(比以往37分鐘時間稍長)。T+54:38,即發射升空54分38秒,第二次啓動真空版梅林發動機,啓動4秒後再次關閉,繼續太空滑行。

發射升空近57分鐘,二級火箭此時飛行速度7.3公里/秒,開始分三次部署54顆衛星,2顆拼車衛星+52顆星鏈衛星。

首先部署一顆小型光學遙感衛星Tyvak 0130,由加州小型衛星製造商Tyvak納米衛星系統公司製造。SpaceX和Tyvak都沒有透露Tyvak 0130詳細信息。

▲由合成孔徑雷達衛星Capella SAR捕捉到上海浦東陸家嘴

隨後部署第二顆拼車衛星:卡佩拉雷達遙感衛星Capella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這是卡佩拉太空公司第4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質量112公斤、直徑3.5米。該星座由36顆衛星組成,首批部署7顆。卡佩拉太空公司已與美國國家偵察局、美國空軍和海軍、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簽署應用、合作、研發協議,允許美國情報機構深度參與Capella星座。堪稱美版的軍民融合項目。

兩顆拼車小衛星在軌運行高度爲570公里,比550公里星鏈略高,但赤道傾角都是53度。

根據SpaceX官網公佈,該公司在高密度發射星鏈的同時,還可提供拼車服務,部署一顆200公斤衛星拼車任務需要支付100萬美元,較小的有效載荷收費則更低。這次屬於第4次拼車任務(2020年6月13日首次拼車Skysat 16-18、2020年8月7日二次拼車BlackSky、2020年8月18日三次拼車Skysat 19-21、2021年5月16日四次拼車Tyvak 0130、Capella SAR)。

又經過38分鐘,二級火箭開始釋放自家52顆星鏈衛星。就像前十次(第18、19、17、20、21、22、23、24、25、27批)1.0版星鏈那樣部署,這次第26批星鏈任務沒有采用超快速部署節奏(升空15分鐘左右部署星鏈),而是沿用常態節奏,從發射升空到部署衛星用時1個多小時。這也是SpaceX第20次常態化部署星鏈。

每顆星鏈衛星只有辦公桌大小、重260公斤,展開單翼太陽能陣列之後,啓動造價便宜、推力偏低的氪離子推進器逐漸爬升,再經過SpaceX衛星運維團隊測試檢查無誤後,繼續緩慢爬升到550公里的最終軌道,這一過程需要三週。

現已部署多少顆星鏈?

這次發射是今年第13次部署星鏈、第12次大批量部署星鏈衛星。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5月16日,SpaceX現已總計發射1677顆星鏈衛星,包括最初兩顆Tintin丁丁測試衛星、1批60顆0.9版衛星、27批1.0版衛星、1批極軌道衛星10顆。目前在軌1526顆,在軌運營886顆,脫離軌道79顆、再入燒燬72顆。

一張表看懂星鏈

+加推:瞄準5月26日發射第28批1.0版星鏈(Starlink v1.0-L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