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神作,我眼中No.1纪录片,没有之一!

人遇到的80%以上的困境,都是相似的,但拉开差距的,往往是你选择了用哪种方式面对。

上周不知道怎么回事,几位读者不约而同地向临公子吐槽工作压力太大、任务太琐碎太没价值、自己又不敢辞职,导致怨气积攒多了成天心若死灰,只有工资到账的消息提醒才能让日子散发出一点儿光亮。

我以前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位日本机场清洁工新津春子的故事。

她在羽田机场工作21年,带领团队让机场拿下5次全球最干净机场的殊荣。新津春子被冠以“日本国宝级匠人”名号,培训了700多名员工并参与纪录片、电视节目、出了自己的书。

今天临公子想聊聊,让她被大众熟知的这部NHK王牌纪录片——《行家本色》。

豆瓣9.2高分。

于2006年开播至今,已拍摄了300多位各行各业的行家,有医生、歌手、作家这样在大众眼中光鲜的职业,也有清洁工、歌舞伎、咖啡馆女仆这类普通角色。

在我看来,它可谓是职场纪录片No.1,没有之一。

看完你会发现,不同行业各有各的荆棘。所谓行家,或许只是一次又一次咬牙坚持,报以微笑的人。

01

漫画家的创作秘密

井上雄彦,26岁创作《灌篮高手》被誉为“漫画史上的金字塔尖”,累积销量上亿册。

啊……那是几代人的青春啊!我家至今还珍藏着全套漫画。

尤其是最后湘北与山王的对决,长达40页,没有对白,只有高潮画面,在当时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手法。

该集纪录片拍摄于2010年,配置非常简陋,只有一位编辑拿着小型摄影机跟拍井上雄彦,历经前后一年,浓缩成不到1小时的单集。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位漫画大师的日常如果用两个词形容:

枯燥+艰苦。

早上摄影师问,你这么早开始工作了吗?他说:“其实我是连夜工作的,现在要睡一个小时了”。井上对通宵画稿早已习以为常,每天过着与截稿日赛跑的生活。

他每周重复着三件事:

画分镜、草稿、钩线完稿。

一部漫画连载可达数十年,日常动辄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创作,无疑让人殚精竭虑。而井上调整的方式相当神奇,那就是——

做自己应付不来的事。

比如他用毛笔画画。与钢笔不同,柔软的毛笔操作时异常困难,他就让毛笔在纸上随意游走。他说,刻意做应付不来的事,是因为想着“漫画家必须不断画漫画”,这样完全没干劲。

以此减缓些疲惫的状态。

画画时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画不下去。

井上的创作重点从来不在想剧情上,而是在感受角色的感觉上。他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去迎接”:角色们平时不住在我的体内,我想做漫画时就会去迎接他们、问他们:“这样子好吗?”

角色是鲜活的,必须真诚相待。

尽管如此,他依然时常遇到被死死卡住的艰辛。

创作中井上时常感慨“糟透了”“太难了”“我的样子很不幸吧?”“好厌烦啊,我不想看到白纸”……有时实在忍不住,他还会摔下画稿离开工作室去透会儿气。

画《浪客行》到了连载第六年,笔下的角色无法与自己产生共鸣,井上雄彦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迷茫中。

他走投无路,休载一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到了连载第十一年,漫画进入高潮,可故事又停滞了。

一个决斗场景他画了半年都不满意,于是跑到漫画巡展上,找到自己的作品凝望着。想从别人视角,看主角的一生。

继《灌篮高手》后,许多人认为那部漫画过于巅峰,井上雄彦或许要江郎才尽,结果他花费十余年心血创作出的《浪客行》,到了33卷发售时的销量已达到6000万册,卷均近200万册。

在那个卷均50万册便可封神的年代,该作品再次被奉为神作。

编辑问他,你觉得专业是什么?

井上雄彦笑着说:“是不断向上的人。要是没有这念头,我就已经放弃当漫画家了。”

漫画大师的创作秘密,或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踮起脚尖,尽力触碰到角色,再一次又一次地在通宵创作后,双眼布满血丝却闪着光地说:

“我满足了。”

02

银座的妈妈桑

“陪酒女”在日本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正当职业,陪客人喝酒聊天,舒缓压力,不会与客人有过分的感情。

它仅是一份职业,据说还是比公务员更受女性欢迎的职业。

收入不菲,竞争自然激烈,尤其在号称亚洲最贵地段的银座,高级俱乐部平均寿命只有5个月。

这里有一位妈妈桑,叫白坂亚纪,51岁。

她就读于早稻田大学,20岁入行,入行仅一年就成为店内头牌,29岁那年,成为了银座最年轻的妈妈桑,是登上新闻杂志的话题人物。

白坂亚纪给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有两点。

第一,极度用心。

是的,必须用“极度”这两个字,甚至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她会记得客人的本命年,送上香槟庆祝。

她每天会花5个小时给客人们发邮件问候,每到节假日,更是亲手写贺卡并精心准备礼物寄出,光是购买贺卡就要花费将近124万日元(约人民币8万)。

够极致了吧?

但白坂仍不满足。

“我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她不断考虑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比如,来俱乐部消费的多数是政商界的大佬,她只要感觉到客人间的结识是有益的,就会主动积极地为他们牵线搭桥,结识人脉。无形中,她搭建出一个以自己为支点的强大社交网络。

比如,她不会看不起没怎么来过俱乐部的二十几岁的上班族,耐心地教他应对酒局的一些技巧。

比如,她拥有过人的智商及情商,以及丰富的学识,经常给客人提供生意上的想法。

第二,格局广阔。

多数俱乐部会设定业绩指标,没完成指标的员工往往将被解雇,这在银座算是不成文的规定。

但白坂从不设立指标。

神奇的是,店内的营业额却得到可贵的增长。员工之间没有恶性竞争,彼此为了提升营业额共同努力、相互帮衬,前辈们不遗余力地提携新来的后辈。

让团队高度团结,是她的杀手鐗。

对单飞出去的后辈,白坂也格外宽容,甚至不介意她们的店开在附近。

在她看来,店多了,银座也更繁华。为了让后辈有更好的发展,她竭尽全力地扶持,介绍客人到后辈新开的店,亲自过去捧场。

“当然想要自己的店发展地更好,但是展望一下10年、20年后,银座会怎么发展,我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一夜之间银座从灯红酒绿变得万分萧条,白坂的店濒临倒闭,而她还欠款1亿日元,银行的人整天上门追债。她万念俱灰:“当时的我,真的觉得只能以死抵债了。”

最终,她四处奔走,拜访银行行长恳求他延迟还款期限,还与生意人联手,带动开发银座的魅力。

白坂亚纪早已不仅是妈妈桑,她最闪亮的标签,是“银座的女人”。

带着对事业的自信和荣耀去面对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带着能为社会为他人做事的使命感,继续下去。

对职业的追求,点亮了那盏吸引人们汇聚的灯。

03

地方公务员

日本曾举办过一场卡通人物评选,No.1是呆萌的熊本熊。

它正儿八经的身份,是熊本县营业部长兼幸福部长,也是日本第一位吉祥物公务员。

它身上总有一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可爱气息。

这位公务员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参加文化交流、在交响乐表演中当乐手、沟通政务合作、当啦啦队……

熊本熊是怎么来的?

这要追溯到10年前。

贯通九州的新干线将全县开通,旅客日后可更便捷地来九州旅行。然而,当时熊本县关注度在九州各县中倒数第三,游客寥寥。

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地政府绞尽脑汁,打算做些特别的活动推广本地,吸引大家来旅行。于是向两位制作家求助,创造出熊本熊。

可这只是第一步而已,政府团队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城市宣传战略。

一开始,政府决定让熊本熊人偶在新干线的起点大阪晃悠,可没人知道该怎么做宣传,熊本熊自己都不知道走到街上要做什么,一不留神还会吓到小朋友。

反响平平。

雪上加霜的是,此举引发了群众抨击:政府到底在搞什么?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就在此时熊本县知事提出了一个词语,叫“打破盘子”——

清洗很多盘子的人打破几个盘子也没关系,责任我会承担。想要做好事却打破盘子,这是可以原谅的。

政府专门组建10来个人的专业团队,开始设计熊本熊的行为模式,为他制作故事和活动台本,再通过网络传递。熊本熊的技能也是层出不穷,从做蛋糕、跳舞、画画、赛跑甚至蹦极,渐渐地,熊本熊开始在国内走红。

2011年,三九州新干线全县开通,熊本熊在关西活动仅7个月,就相当于6亿4千万日元的广告费效果。

来熊本县旅游的人,明显增多。

不仅拉动了旅游经济,政府也以一种新的形式与人民拉近了距离。

纪录片中有一个桥段,让我有些泪目。

2016年4月,熊本县遭遇七级地震。政府在儿童节那天,让熊本熊去探望避难所的孩子。熊本熊冲向孩子们时,大家一片欢腾,全场欢声笑语,老人们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后续三年,熊本熊不断在受灾地区进行赈灾活动。政府通过熊本熊,向民众传达着一个声音:

“我永远在你身边。”

熊本熊团队中一位新人公务员说,人们认为,所谓公务员,就是在既定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工作,自己以前也这么认为,但熊本熊,他尝试超越人们的期待。

这不仅是熊本县的创举,也是日本政务机构的创举。

当地政府为了振兴旅游、拉动经济,独辟蹊径地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法,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公务员,这个传统而又没太多想象力的行业,一改往日严肃的政府形象,变得活泼且亲民。

《穷爸爸富爸爸》中,富爸爸说过一句话:“犯错是我们进步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我们反反复复地摔倒,反反复复地爬起来,我们才学会了骑自行车。”

对他们来说,行家,就是要超越大众的期待。

为了实现它,政府愿意承担风险,鼓起勇气“打破盘子”。

04

《行家本色》从2006年开拍以来,作为NHK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播出15年来在日本始终享受超高人气。

被誉为是职场教科书般的存在。

在我看来它最打动人的地方,是用朴实而真实的镜头向我们展示:这些行家们并非天赋异禀,只是比普通人更用心、在遇到挫败时坚持得更久一些。

这世界其实很公平。

你会发现,行家们无论是一路走来还是如今的点滴日常,都是荆棘密布。

表面上多光鲜,背后就有多艰辛。

该遇到、不该遇到的失败与麻烦,一点都没少。

没有哪份职业,是容易的。

就像天才编剧坂元裕二,23岁写出《东京爱情故事》,以及是热门连续剧《四重奏》、《最完美的离婚》、《Mother》等的编剧,他的台词和剧情,被人评论为:“活不下去的人,可以去看看他的剧。”

在遇到瓶颈期,他曾不止一次想过退休。

纪录镜头下,坂元裕二会一脸沮丧地说:“完全没有进展,我只能说抱歉了。”

每位行家的真实生活,都是酸甜苦辣一锅炖,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觉得,自己只是在履行着天职而已。

一定要说共同点,那或许是,他们不愿放低心中的那根金线,更不愿轻易说放弃。

美剧《傲骨贤妻》有句经典台词:

事情从不会变得容易,但是你会让自己变得擅长去处理这些事情。

逃避问题,只会在下一个路口碰到同样的问题。放低要求,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自己。

所谓行家,原来不过就比普通人经历过更多艰辛,但依然一边咬着牙、一边笑着前行的人啊。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