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四年,我如何與自己和解? 01 只要超越自己,就是進步 02 把每一次失敗當做財富 03 跳出框框,不要活在被定義的世界裏 04 讀博不是永遠的象牙塔

大家好,我是Tina學姐,愛丁堡大學心理學博士。這是我的第一篇簡書,想和大家聊一聊我讀博最大的感悟:和自己和解

2017.1 - 2021.1,整整四年,我讀完了博士。

2011.9 - 2021.9,整整十年,我求學在英國。

一路堅持,並不容易。

回想讀博的這四年,我取得過引以爲傲的成果,也經歷過深淵一般的低谷。中間一度有一段時間,我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選擇,失眠,焦慮,大哭,情緒崩潰,覺得無法呼吸,無法堅持。而博士的抑鬱和焦慮,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把這一切歸因於我周圍的環境。

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

最大的敵人,不是你的父母,你的導師,你的同事,而是你自己。

同學,如果你也有讀博的打算,也許你正在觀望,也許你已經開始準備,也許你正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面試,一波又一波的套磁,或者你已經很幸運的拿到了offer...

那麼請一定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學姐希望可以在你開始讀博之前,以一個過來學姐的身份,向你說一些心裏話。我會告訴你,我這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希望這些話,可以爲你增加信心,讓你的求學之路變得平坦一些,溫暖一些。


01 只要超越自己,就是進步


Peer pressure (同輩壓力),一個多麼可怕的詞...

你心裏像憋着一股勁,身上像穿着鎧甲,手上像拿着武器,去抵禦周圍的同齡人對你的攻擊。你,隨時準備開啓戰鬥模式。

當時選擇讀博的你,應該真的很優秀。或許你是頂尖名校的學生,是班級裏的佼佼者,拿到了distinction的好成績,或許你是爸媽一直和你說的“別人家的小孩”,或許你是朋友圈裏大家羨慕的人。

於是,你被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包圍了。

但是,當你開始讀博的時候,你發現你掉進了“優越人堆”裏。因爲大家都是一樣的優秀,甚至比你優秀的人,太多太多...

你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當時我讀博,不管是身邊的同事,還是中途認識的朋友,國內的好多是來自清華北大的,國外的也要很多是來自牛津劍橋的。隨便一個人說說自己的經歷,也許都會讓你覺得“哇哦你好厲害”...

也許是這麼多年一個人在國外的緣故,讓我變得要強。於是一開始,我會把這些全都作爲我的壓力,心想,我要做的比你們好。

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比下去,沒有頭...因爲優秀的人層出不窮。你如此拼命的去超越,去追趕,勞心費神,又是爲了誰呢?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去了解他人的進度,學習情況,無形中也浪費了自己很多的時間。

與其煞費苦心的追趕旁人,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自己和自己比,你覺得你進步了嗎?

自己和自己比,你覺得你學到東西了嗎?

自己和自己比,你覺得比昨天好一些嗎?

自己和自己比,你對你的現狀感到滿足嗎?

如果是,那麼就夠了。

因爲你只要超越了自己,就是進步。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哪怕只有一丟丟,就是進步。

在羨慕別人的同時,看一看自己身上的進步和閃光點,這樣你會對這件事更有動力。Keep the focus on yourself. 

當時我有每天寫小日記的習慣,回顧今天一天哪些完成得好,哪些還需要改進。這樣既表揚了今天的自己,也給明天帶去了希望。


02 把每一次失敗當做財富


必須要承認的是,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會有好的結果。

我在博一的時候,就連續遭到了兩次大打擊。因爲我的博士研究課題,在一年裏就換了兩次

第一次是因爲在我開學大概兩個月的時候,我們發現突然橫空出世了一篇和我提出的研究,極度相似的paper。導師當時的意思是,“It doesn't make much sense to do the same thing as what others have done already right?" (“做和人家一樣的研究,也沒有太大意義”).

我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當時這對我是很大的打擊,因爲在我申請博士的時候,我的那一份proposal和導師就進行了很仔細的修改,來回四五次,最終導師通過才提交了正式申請(當時的最終版proposal快6000字)。

於是我又重新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重頭來過。重新找課題,讀文獻,又寫了一份proposal,找了一個完全不同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的課題。

所以我博一的整個上半年,都是非常崩潰的。

本以爲撐着寫完了,可能就好了。沒想到,開始做預備實驗 (pilot study)的時候,纔是噩夢的開始。因爲發現實驗的設計和材料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根本測不出我們想要看的東西。

於是我再次對我的proposal的研究問題進行調整,再把研究方法和實驗材料一點點的修,一點點的試,直到做成。

這兩次大的打擊讓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會有好結果的。太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了。

而也許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在被打倒了之後,想想自己爲什麼倒了,然後爬起來,再次戰鬥。

第一次的打擊,讓我知道:做研究要趁早,要時刻關注領域內的研究動態,(當時博一,研究經驗真的不足)。

第二次的打擊,讓我知道:設計實驗中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細節,想的再美好都需要上手去執行。

成功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每一次都能隨隨便便就成功,因爲幸運不可能一直伴隨你。而這些半路殺出來的阻礙,其實都是給你的考驗。

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後面的路就會越走越順,碧海藍天。

03 跳出框框,不要活在被定義的世界裏


曾經有一次,一個朋友給我發信息,問了我一個學習方面的問題,我不知道答案,於是我告訴他“這個我不清楚,你可以再問問別人。”

本以爲對話愉快的結束,結果對方回覆:

“你不是博士嗎,這你都不懂?”

我當時懵了...我是博士,我就應該什麼都知道嗎?

而還有些問題,比如:

我是不是每天都要去辦公室?

我是不是每天一定要學滿八個小時?

我是不是每天一定要讀四篇/五篇文章?

畢業之後,我是不是隻能去大學當老師啊?

我想問:是誰規定了這些呢?是所謂的"ta們"嗎?誰又是“ta們”呢?ta們就是標準嗎?

你完全可以有你自己的節奏啊!

如果你覺得圖書館更適合你,那你就去圖書館學!如果你覺得咖啡廳更舒服,那你就去咖啡廳學!如果你覺得家裏更好,那你就可以在家。

如果今天你覺得狀態不好,那就給自己放個假!

對於博士畢業後的就業方向,你也完全可以選擇去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創業,可以進企業,而你的博士學歷就是你的後盾!因爲嘗試之後如果不喜歡,你依然可以去高校找到一份教職工作。

只要你喜歡,你開心,適合你,就是最好的!

不要活在別人覺得的“好”裏,這樣真的會很累。只有你才能定義你自己。

而我可以理解,要跳出世俗的框框,是需要勇氣的。因爲你要做好準備,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理解你。那些不理解你的人,可能會給你帶來傷害。

但是我只想說,只要你做出決定,就不要再理睬他人的言語。沒有體會過別人的辛苦,就沒有資格隨意評價,因此他們說的話也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04 讀博不是永遠的象牙塔

學生時代是很美好,相比於企業,職場,商場上,可能是很單純的。

但是我們不能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裏。

因爲畢業之後還是要面向社會的。就算是進高校做老師,那也是一個小社會,也有其中的社會規則。如果在四年的時間裏只是面對書本,那麼畢業之後的就業,你準備好了嗎?

所以我們在學術的同時,不要忘記抓住和社會接觸的機會,儘量讓自己多做其他的事情。

學習上,你可以多去開會,參加workshop, seminar,做演講,做tutor,做Research assistant,多認識同行的小夥伴;生活上,你可以發展興趣愛好,多交朋友,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嘗試做不同類別的兼職,實習。

豐富自己的生活,你的選擇很多。

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一定要好好愛自己。與大家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