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諸葛亮的偶像,文采斐然,武略超羣~

戰國時期,燕國算不上強大,到燕昭王時燕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所幸燕昭王是個有血性的國君,他任用樂毅爲將,一時間燕國空前強盛。

可惜的是,燕昭王逝世後,他的兒子燕惠王聽信讒言猜忌樂毅,於是樂毅逃回了趙國。

強盛的燕國,再次迴歸弱小。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從引進人才開始的,衰敗是從奸臣當道開始的。

樂毅本是趙國人,當時趙國有沙丘之亂,爲了搶國君的位置,兩兒子竟活活把趙武靈王餓死在了宮中。

樂毅爲了避亂,去了魏國。

當時燕國內亂,齊國趁亂打敗燕國,齊國和燕國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燕國是個很弱小的國家,地理位置也不好,若是沒有超凡之人,燕國肯定翻不了身。

燕昭王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他折節下士,發佈求賢令,希望四海之內的人才都能來燕國。

郭隗是個不得志的文人,看見燕昭王誠心招納人才,於是就去了,燕昭王認爲郭隗的能力差點意思。

郭隗就講了個故事:有個人喜歡千里馬,日思夜想,但是找不到千里馬,只看見幾匹死去的千里馬。那人花千金把死馬買回來了。有千里馬的人聽說後,都主動送來了千里馬。

只要您願意出錢還愁找不到千里馬嗎?

意思是,您要真想要人才,先從任用我郭隗開始,能人看到連半斤八兩的郭隗都有好的待遇,他們就會相信你的誠意了。

燕昭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任用了郭隗。

這個故事,給後世貢獻了兩個成語:先從隗始和千金市馬。

樂毅也看到了燕昭王發佈的求賢令,同時看到了郭隗的待遇,覺得燕昭王應該是個明君,於是他替魏國出使燕國,藉機考察一下燕昭王的情況。

燕昭王早就聽說過樂毅的大名,所以他用賓客之禮來接待樂毅,說什麼也要樂毅留下來,樂毅百般推辭,終於拗不過燕昭王的熱情和信任,留在了燕國。

燕昭王任命樂毅爲亞卿。

對於之前齊國趁機欺負燕國的事情,,燕昭王不敢忘記,現在人才也有了,燕昭王一直在等討伐齊國的時機,這一天很快到來了。

本來齊國已經發展的和秦國一樣強大了,齊國在南邊打敗了楚國,在西邊打敗魏國和趙國,還聯合韓、趙、魏一起攻打秦國,隨後又擊敗了宋國,把自家的領地擴展了一千多裏。

這段時間的齊國可謂是戰無不勝,其他國家都準備離開秦國依附齊國了。

但人是有弱點的,這個弱點就是容易驕傲,看着驕人的戰績,齊閔王飄了,開始自尊自大,已經到了讓百姓不能忍受的地步。

歷史重演了,當齊國趁燕國內亂時討伐燕國,如今燕國趁齊王驕傲時討伐齊國。

燕昭王和樂毅商量出兵的對策。

樂毅說:齊王雖然失去了民心,實力還在那擺着,要攻打齊國就得聯合趙、楚、魏、韓四個國家,舉五國之兵討伐齊國。

我猜:三國時司馬懿五路大軍伐蜀,就是和樂毅學的,所以樂毅不僅是諸葛亮的偶像,也應該是司馬懿的偶像。

樂毅回國和燕昭王彙報了外交情況,燕昭王任命樂毅爲上將軍,趙惠文王也把相印交給了樂毅,讓樂毅調動趙國的軍隊,就這樣樂毅率領五國軍隊,浩浩蕩蕩,出兵伐齊。

實力決定結果,齊國再強大也頂不住五國聯軍進攻。

樂毅在濟水西邊打的齊軍丟盔棄甲。

齊國已經不成氣候了,樂毅就讓其他國家的軍隊先回去,他自己率領燕國軍隊,一路追到齊國都城臨淄,又和齊國打了五年游擊戰,攻佔下七十多座城池。

從立國至滅國,這是燕國最強盛的一段時期,樂毅的功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樂毅考慮到攻城易功心難,想讓老百姓誠心歸附需要時間,他就把七十多座城池全劃爲燕國的領土,唯有莒和即墨沒有歸附。

當對方就剩一兵一卒的時候,你要給他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反正他早晚會被你擒住。若是你逼迫太緊,他狗急跳牆,雖然最後也是一死,但肯定會讓你損失慘重。

這便是《孫子兵法》所說的“窮寇勿迫”的道理。

偏偏燕昭王在這節骨眼上逝世了。

他兒子即位,是爲燕惠王。

事實證明,一朝國君一朝臣,前朝官員功勞再高,當朝執政者不信任你,就是不信任你。

燕惠王當太子時就和樂毅關係不好,齊國的田單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派人散佈留言,說樂毅即將自立爲王。

燕惠王本來就懷疑樂毅,又聽到了謠言,更加不信任樂毅了,於是他派騎劫代替樂毅爲將,並讓樂毅回國。

樂毅知道燕惠王不懷好意,於是就離開了燕國,回到了自己的母國趙國。

前些年,樂毅剛剛率領過趙國的軍隊,趙王知道樂毅有能力,就給了他一塊封地。

樂毅一走,齊國沒有了威脅,田單作爲齊國後人,看到殘垣敗壁的齊國非常痛心,他立志要奪回被燕國佔領的城池。

後來,田單用火牛大破燕國,七十多座城池,完完整整的奪了回來。

田單火牛破燕也被後世傳爲美談。

燕惠王看見到手的城池又沒了,這纔想起樂毅的好,派人給樂毅寫信,希望他回來。

於是樂毅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報燕惠王書》:

大意是:我這個人不夠聰明,因爲我無法低頭討好您身邊的人,所以我不能奉命。萬一有不測之事,既損失了先王的英明,也傷害了您的大義。咱們還是好聚好散吧。

燕惠王看到信後,長嘆一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於是,他封樂毅的兒子樂間爲昌國君,後來樂毅也和燕國修好了關係,經常往來燕趙之間,最後,樂毅在自己的母國趙國,逝世。

燕國的歷史,彷彿一直在重演。

樂間在燕國待了三十年,當時在位的是燕王喜,

燕王喜身邊也有個相國,叫慄腹,他給燕王喜獻計攻打趙國。

燕王喜請教樂間,樂間說:趙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四方都要交戰,所以趙國的人們,各個熟悉軍事,攻打趙國只怕不合適。

燕王喜不聽。

趙國派出了大將廉頗,廉頗不僅打敗了燕國軍隊,還生擒了慄腹,接着圍攻燕國。

燕國喜割讓了許多土地,送出了許多財寶,這才同趙國講和。

此時,燕王喜想起樂間來了,可惜樂間見燕王不聽計策後,就和他父親樂毅一樣跑回了趙國。

最後在趙國終老。

遇能人而國家興,遇蠢人而國家亡。

由此證明:能力皆一切。

一個人的力量,足以興邦,也足以亡國。

做人,一定要強大自己,強大到國家願意給你封地,強大到後世以你爲偶像,此生纔算過的有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