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位面之子”的那場昆陽之戰

《後漢書》載,嚴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將軍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衆,遇城而不能下,何謂邪?”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或爲地道,衝輙撞城。積弩亂髮,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爲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昆陽之戰——被譽爲自古以來超神祕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被後世奉爲“位面之子”的光武帝劉秀如有天助,率領八千烏合之衆卒破王莽百萬雄兵。千載之下,煙雲易散,史蹟難尋,吉光片羽之間,不知是光武的自我神話,還是范曄的春秋筆法。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王尋、王邑固然有自大的成分,當不至慘敗於此。難道真是“造化鍾神秀”嗎?戰前嚴尤曾提出過“圍攻宛,昆陽自敗”的策略。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策,可惜王邑聽不進,戰時突遇隕石天降,雲山壓營,他又沒能及時穩住軍心。此時,劉秀身先士卒乘機而動,似困獸出籠,莽軍人多反而不靈活,又心存畏懼,導致踩踏致死率非常高。所以說,兵多反而不靈活,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麼來的!哈!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