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我們終將平凡


一邊整理家務,一邊聽書。聽到《遮蔽的天空》,這是一對美國的中產年輕夫妻,因生活虛空,也有點小別扭,於是去撒哈拉沙漠旅行,期望關係有所緩和。

然而這一去,他們竟然有去無回,雙雙命喪其中,令人唏噓不已。他們內心其實是彼此愛戀的,可是以他們的性格特徵,已經註定悲劇命運的走向。

兩人在旅途中一再任性,認爲“應該改變的是對方”,“時間是無限的,會有很多機會彌補。”被環境誘惑,不斷犯錯,墮落下去。

他們放任誤會發生,從不直面問題去溝通解決,還各自出軌,讓關係進一步惡化。在“蒼蠅無處不在,水也不乾淨”的荒蠻之地,妻子難以忍受想回去,丈夫卻認爲,“時間一長,什麼都能習慣。”

丈夫波特在當地染上風寒,臨死前才終於吐露愛戀,醒悟,可惜爲時已晚。妻子姬特開始細心照料,後來眼看丈夫生命垂危,竟不再救護,嚇得奪路而逃。

丈夫死後,妻子還不醒悟,又害怕又無依,從此墮落下去,任由一個又一個男人主宰她,連精神都不正常了,再也沒有走出沙漠。

這一對夫妻,任性、自私、害怕承擔責任,就像“空心人”,遇到事情只會逃避。自我放逐不能拯救虛無的靈魂,只能讓他們更加墜入虛無。

《遮蔽的天空》是美國作家保羅·鮑爾斯的著作,一經面世,便風靡世界。本書腰封上寫着,“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着。

波特夫婦感覺到了虛空,可是自身成長不夠,根本不可能活出精彩人生。以他們自私狹隘的個性,無論在哪裏,都無法自立自足,更無法得到幸福。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求的五個層次,由低到高的順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依據需求理論分析:波特夫妻是中產階級,不用爲基本的生存生理需要擔心,令他們陷入虛無的是在第三層次,本應解決這個問題,再向第四、第五層次發展。

可是他們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貿然去撒哈拉旅行,連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都難以保證,最後引來死亡之神。

底層人擔心的是低需求,自顧無暇。高層次人追求的是精神,內心充實。中產階級如果不思進取,就極易變成“空心人”,不愁喫喝,心靈上卻動盪不安,無聊而隨風飄搖。就像俗語說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提到撒哈拉,就想到臺灣作家三毛。三毛流浪撒哈拉的故事,文字之精彩,令無數讀者神往。

三毛的父親是律師,在臺灣也算中產家庭。她一度受到精神困惑,後來留學西班牙,與荷西戀愛後,兩人旅居撒哈拉,有過一段非常幸福的生活。

同樣是流浪沙漠,三毛的精神得到救贖。她的心靈需要愛與溫暖,而與荷西相愛,兩人恰好能給到彼此。同時,三毛讀書,寫文,熱愛生活,自愛自律,讓她如花般在沙漠綻放光芒。

反觀波特夫妻,心如浮萍,都不自愛自律,不珍惜生命,怎麼可能得到救贖呢?虛無的靈魂下,一切顯得蒼白無意義。

人的一生所需,不過愛與溫暖。平凡的日子,如涓涓細流,需要珍惜。我們無論是叱吒風雲,或是坎坷艱辛,不可否認的是,活着活着,就終將歸於平淡。

誠如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裏所說,“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我們都是普通人,終將歸於平凡。

《遮蔽的天空》帶給我幾點感悟:1,不要作,不要放任誤會發生;2,別輕易試探,人性經不起試探;3,內心空空的人,走遍世界也枉然。

羅振宇說,“減去借口,從對外歸因變成對內歸因,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纔是成長。”這句話多麼精準啊。

每一個成年人,都應真正理解“平凡”的意義所在,對內歸因,不斷學習,充實內心,纔會越來越幸福。

擁有豐富有趣的靈魂,平凡的生活下,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獨一無二,珍貴無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