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荷塘月色”

如果只看這篇文章的標題,大多會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實際上我想寫的是一道菜:荷塘月色。

這道菜的配料有荷蘭豆、藕、木耳、白果、外加調味料。菜名花了巧心思,既取字又取意,木耳、白果的顏色又能引發人的聯想和想象,加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又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名篇,上學時這篇散文的某些段落必是要求逐字逐句的背過的。在“鵝夫人”餐廳的菜單上看到這個名字,即刻點了它,待菜上來多少有些失望,藕有些發黑,荷蘭豆量有些少,還有數的過來的幾朵黑木耳,但調味還可以。和先生邊喫邊品頭論足,先生說:“哪天我做給你喫,不見得比它差!”

先生在做菜方面頗有些天賦,只要喫過的,大多能仿製得出來。圖片上的“荷塘月色”是先生炒的,無論色澤、用料還是味道上,客觀的講都比那天在酒店喫的更勝一籌。

食材用料上多了郯城的白果,郯城縣位於山東的最南端,是中國銀杏之鄉,向來有“世界銀杏看中國,中國銀杏看郯城”的美譽。鮮嫩的銀杏果襯在綠色的荷蘭豆、白色的藕片和黑色的東北大木耳之間,是不是瞬間想起“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藕是九孔的白花藕,過水後脆嫩多汁,美味甘甜。亦有藥用價值,喫起來能夠提神醒腦。

這道菜最值得我珍視的是先生的用心。爲了讓我喫的剛出鍋的熱菜,先生提前打電話問我幾點能到家,回到家的時候各種食材都已備好,只待下鍋炒了,十幾分鍾後裝盤上桌,爲了襯出食材的色澤,先生把盛好的菜又倒在白瓷盤上,“這樣是不是符合你的審美要求了?”

先生做菜向來只注重食材和口味,往往好好的一頓美食被雜亂的盛在隨便一個什麼盤子或器皿裏,賣相極不好;我是極重“色”的,有了好的賣相,先多了幾分好胃口。這樣的分歧一直以先生佔上風爲結局,誰讓菜是人家做的呢!就像坐在車上,方向盤在他手裏一樣,由不得自己。

不知什麼時候,先生開始問我想喫什麼了;不知什麼時候,先生的刀工更精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擺上餐桌的菜“秀色可餐”了……記不清是誰說的:快樂的生活是由美和愛組成的,當人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所愛時,她(他)才能享受到快樂的感覺。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這一大盤“荷塘月色”,且讓我飲了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