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帝國》筆記/21.05.02

棉花不再由家庭種植並被紡成紗線織成布料,而是由數以百萬計的奴隸在美洲種植園裏種植,供應數千英里之外的需求極大的工廠,而這些工廠又距離布料的最終消費者數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裝載着美國南方棉花或英國棉紡織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馱運西非棉紡織品的駱駝商隊。

爲什麼是歐洲這個和棉花沒有什麼關係的地區締造並支配了棉花帝國?

多樣性中的統一性。棉花,這一19世紀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隸制與自由勞動力、國家與市場、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工業化與去工業化——聯繫在一起,然後以一種近乎鍊金術的魔法將其轉換爲財富。棉花帝國依賴種植園和工廠、奴隸和受薪勞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鐵路和蒸汽船——簡言之,依賴一個由土地、勞動力、運輸、製造業以及貿易組成的全球網絡。

第1章 一種全球性商品的興起

四個在基因上不同的棉花品種:中美洲的陸地棉、南美洲的海島棉、非洲的草棉和亞洲的樹棉。

棉花並不是中國的本地作物。事實上,漢字中的“棉”一詞是從梵語和其他印度語言中借來的。

得益於:

勞動力的地理分工已經出現了: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北方運來的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其中一些紡織品還會被賣回北方。這類跨區域的貿易非常繁榮,棉布生意甚至達到帝國商業額的四分之一。

當中國人口在18世紀增加一倍達到4億人口時,中國的棉花產業也僅次於印度排世界第二。1750年,中國的棉花產量約15億磅,大致相當於美國內戰前10年美國棉花產量的總和。

直到19世紀,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印度一直都是主要的棉紡織品供應地,古吉拉特商人和其他商人運輸了大批量的布料。1647年,一位奧斯曼官員抱怨道:“有太多的財富用來購買印度商品……世界的財富聚集在印度。”

實際上,17世紀初,印度棉紡織品就已經成爲了歷史學家貝弗利·勒米爾(Beverly Lemire)所說的“第一種全球性消費品”。

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當印度給歐洲供應棉花時,歐洲人自己“還沉浸在野蠻、無知和粗野之中”。

精明的觀察家肯定注意到,歐洲第一批棉紡織品生產者,無論意大利北部人還是德意志南部人,失敗的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徵服供應他們棉花原材料的人。這是一個不會被忘記的教訓。隨着16世紀接近尾聲,一個全新的棉花產業崛起,其重點將是大西洋,而不是地中海。歐洲人理所當然地認爲,只有國家權力的介入才能保證在這些新貿易區中獲得成功。—— 然後就開始堂而皇之的略奪。

第2章 締造戰爭資本主義

對棉花產業的重鑄最初並不是來自技術進步,也不是來自生產組織方式的優勢,而是源於一個更爲簡單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資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願。

通向工業革命的第一步:武力貿易的力量使歐洲能夠建立起一個複雜的、以歐洲爲中心的海洋貿易網絡;財政——軍事國家的締造使得力量得以投射到世界上遙遠的角落;金融工具的創新——從海運保險到海運提單——使得遠距離輸送資本和貨物成爲可能;法律制度的發展給予遙遠地區的投資以某種安全保障;與遠方的資本家和統治者聯盟,可以接觸到當地的紡織工人和棉花種植者;攫奪土地和販賣非洲奴隸創造了繁榮的種植園。

“大分流”首先是國家權力、國家和資本所有者之間的特殊關係的分流。在這一過程中,諸多獨立的棉花世界轉變成了一個以歐洲爲中心的棉花帝國。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美洲登陸,這是重塑全球聯繫的第一個重大事件。這一旅程引發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土地掠奪。最終,殖民者在美洲地區獲得了大量土地,使得棉花的大規模單一種植成爲可能。

棉花歷史上的第二個重大事件發生在5年後的1497年。瓦斯科·達·伽馬成功地駛入卡利卡特港,開拓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海上航線。現在,歐洲人第一次直接接觸到了印度織工——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生產者——的產品。

隨着印度棉紡織品在18世紀更爲流行,替代這些進口產品的願望成了推動英國的棉花生產強有力的激勵因素,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

歐洲人的棉紡織品貿易把亞洲、非洲和歐洲緊密地聯繫在一個複雜的商業網絡中。

當歐洲人涉足生產領域後,他們將其經濟命運與奴隸制捆綁在一起。帝國擴展、掠奪土著和奴隸制這三個步驟,在建造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以及資本主義的最終出現中,處於核心位置。

這一新體系的核心就是奴隸制。歐洲人將數百萬非洲人販賣到美洲,這使得他們迫切地需要獲得更多的棉紡織品,從而加強了歐洲與印度的聯繫。這一貿易還使得歐洲商人在非洲更積極地擴張。這一貿易也使得在美洲獲得的大片領土具有經濟價值成爲可能,從而使歐洲克服了自己的資源侷限。儘管這一多面的系統表現出多樣性,並隨時間推移而變化,但是它與此前的世界如此不同,也與19世紀出現的世界不同,因此,這一體系應當有它自己的名字:“戰爭資本主義”。

戰爭資本主義依靠富裕且強大的歐洲人,將世界分爲“內”和“外”兩個區域。“內”包括母國的法律、體制和習俗,有着國家維持的秩序;與之相反,“外”則受到帝國支配,喪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資源遭到掠奪,人民遭到奴役,而且大量土地被私人資本家佔據。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棉花處於中心地位,而棉花生產和分配的形形色色的諸多世界,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喪失了自己原來的地位,淪爲這個新的全球範圍內組織起來的等級森嚴的帝國的一部分。

英國人對印度次大陸的入侵意味着織工逐步喪失了定價權。

戰爭資本主義使得歐洲人在主導了全球棉花網絡的同時,建造了新型的更強大的國家,而這些國家持續的戰爭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源,從而擁抱了國內的產業。45帝國擴張以及歐洲人日益在全球棉花貿易中占主導地位,進一步促使亞洲知識向歐洲轉移。歐洲製造商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取得這些技術,以在價格和質量上與印度製造商競爭。事實上,歐洲開始製造棉產品,是建立在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工業間諜活動上的。

第3章 戰爭資本主義的收益

世界棉花種植者、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不斷變化的空間安排。第一階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極,分離。第二階段:1600年以後,網絡越來越集中在歐洲,但生產仍然分散。第三階段:工業革命後,生產網絡集中在歐洲,一個多中心的棉花產業變成單極世界。

工業革命故事的核心:它依賴全球範圍內的戰爭資本主義體系。

我們將會看到,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爲可能,包括鐵路網、鋼鐵業以及後來在19世紀被稱爲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系列新產業。但是,棉花產業是先鋒。正如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所說,棉紡織品領域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31直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數字上來看,依然還是棉花的故事。

第4章 攫取勞動力和土地

滿足了出產充足的棉花需要的所有條件:新誕生的美利堅合衆國。在那裏基於奴隸制的棉花種植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5章 奴隸制盛行

棉花生產的擴大使奴隸制重新活躍起來。棉花生產需要不斷地尋求勞動力,持久地爭奪控制權。奴隸販子、奴隸柵欄、奴隸拍賣,以及用來控制數以百萬計的奴隸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暴力行爲,對於美國的棉花生產擴大和英國的工業革命至關重要。

1815年到1860年間,美國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如此主導美國經濟,以至於棉花生產統計“成爲評估美國經濟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單位”。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奴隸制的脊背上的。

南方的種植者深信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角色,他們興高采烈地宣佈,他們掌握着“控制現代文明命運的槓桿”。正如《美國棉花種植者》在1853年所說的:“迄今爲止,美國的奴隸勞工給世界帶來了,而且仍在帶來難以估量的福祉。如果這種福祉想要持續下去,奴隸勞動也必須繼續下去,因爲說什麼用自由勞動力爲世界供應棉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棉花從來不曾由自願勞動力耕作成功過。”

第6章 工業資本主義起飛

1780年後棉花的歷史有一個確定的方向也就不足爲奇了:生產率更高的機器取代了人類勞動,從而完全顛覆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

工業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徵是技術不斷創新,這個概念已經蔓延到英國的邊界之外,這是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壯大的標誌。

工業資本主義最終會變得強大起來,在19世紀60年代的大危機中減少對戰爭資本主義的依賴。

資本家和政治家擁抱工業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最偉大的制度創新之一就是發明了新形式的勞動力動員體制。資本主義在美洲所需要的廣大勞動力是通過奴役非洲人來滿足的,製造業巨大的勞動力需求是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新的受薪勞動體系來實現的。雖然受薪勞工並不是不存在法外脅迫,但這是動員大量勞動力的新方法。它把勞動者和勞動力放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法律、社會和制度基礎上,而這樣做的能力是使世界上一些地方不同於另一些地方的下一個因素。

第7章 動員勞動力

世界機械化棉花產業的擴張,不僅要依賴配置新技術和取得資本和市場,還要依賴資本家把成千上萬的人變成無產者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阻力強加一種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能力。

從工廠到種植園,自由的擴張都依賴工人的組織和集體行動。在現代經濟學教科書中被理想化了的勞動力市場往往是罷工、工會和騷亂的結果。

第8章 棉花全球化

棉花市場不再是一羣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個人自發地相互作用的場所,而是日益成了一套在市場之外形成的制度運轉的場所。

一系列集體表達的公約的結果,一個現代棉花市場正在形成,以利物浦商人的私人協會爲核心。資本正在改變着我們看待棉花的方式——它很快就會改變植物本身。資本密集型工廠生產的無休止的壓力更移向了棉花種植本身那一端,把資本的邏輯強加於自然的邏輯之上。

棉花標準與另一項發明一起出現,而且事實上帶來了這項發明:銷售尚未到埠的棉花。

種貿易的日益抽象化在美國內戰期間開始繁榮起來,真正的期貨交易開始出現。可量化的、穩定和持續的機械化生產的需求鼓勵其基本原料的投入越來越抽象,保護廠家免於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以使他們在全球市場制定成品價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