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有多質樸,就有多高潔。


袁隆平院士,是衆所周知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出來的多產水稻,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溫飽問題,由此,他不僅在中國擁有極高的聲譽,而且在世界也是被很多人所仰慕和敬仰的名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卻從來不驕不躁,而是仍舊以一個普通人的姿態平視他人。

“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喫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喫飯問題。

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喫飽飯。

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試驗田,那我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這三句話可以說是袁隆平本人對自己工作態度和理想願景的深刻解答,他將解決溫飽問題看作是一生的事業,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不管年齡多大,還時不時親自下稻田,觀察水稻長勢。而夢想的縱深處並不僅僅是解決中國民衆的溫飽問題,而是解決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這樣一個摒棄所有偏見,所有文化差異,帶着一種天下大同思想的信念足夠讓袁隆平成爲千古永存的人物。

有人說,一個人的死亡要經歷三個階段:心臟停止跳動意味着生理上的死亡,葬禮的結束意味着社會意義上的死亡。而最後一次死亡,是被世界上的最後一個人遺忘……袁隆平雖然離開了我們,然而,他的崇高精神、他的民族情懷、他的無私奉獻必將影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創造美好的新生活。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對事業的追求就是樂在苦中,搞農業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陽底下曬、在泥田中踩。但是因爲有希望在那裏,會出好品種,所以樂在苦中。如果沒有希望,盲無目的,就不會有樂趣。”這正是袁隆平對待工作的態度,爲人質樸,如同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一樣,甚至就是農民。因爲,長期在試驗田中,袁隆平的皮膚黝黑,身體消瘦,很多人即使從他身邊經過也未必認識他。然而,他的初衷不是爲了名也不是爲了利,而是爲了一個夢——讓全天下、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夠填飽肚子,免受飢寒交迫之苦,所以他依舊勤勤懇懇,樂在其中。

對於青年一代,袁隆平也有深深的期望:“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我沒有什麼祕訣,我有八個字。”簡簡單單八個字,卻是袁隆平一生實踐經驗的總結,一個人沒有知識,就沒有茁壯成長的土壤,它是基礎。而知識的取得和成功的獲取都需要萬千的汗水,沒有勤懇和努力,一切的願景都是一場幻夢。靈感就是要有敢於創新,敢於變通的能力,不拘泥於原有規範,依據相應的情形順勢而爲。

對此,他曾說:“科學研究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作爲一個科學家,不能迷信權威,迷信書本,也不能因爲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學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

機遇是不可控因素,然而機遇的獲得也需要有自身的硬實力,只有將前三種可定因素落實好,機遇來了,才能一鳴驚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