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考題整理2021010~~中國近代史10:維新變法、新文化運動、長征精神、抗日戰爭、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期間敵後根據地建設、洋務運動


(2020年濰坊卷,第12.13.14.15.16.17.26題,共12+16分)

12.梁啓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後君權日益尊,民權日益衰,爲中國致弱之根源。”其意圖是(  )

A.振興洋務B.倡導變法

C.批判孔教D.維護共和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戊戌變法。1898年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戊戌變法,旨在通過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通過題幹分析,“梁啓超”戊戌變法代表人物,“君權日益尊,民權日益衰,爲中國致弱之根源”,君主權力過於集中是中國落後的根源,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實行君主立憲,可知B符合題意。A洋務運動,與題意不符。C新文化運動,與題意不符。D辛亥革命,與題意不符。故選:B。本題

13.“我們拋棄了之乎也者,學做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做聖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這種狀況始於(  )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通過題幹分析,“學做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做聖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以胡適爲首倡導白話文,可知此題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故C符合題意。A、B、D與題幹不符。故選:C。

14.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征被譽爲“地球上的紅飄帶”。其精神本質是(  )

A.爲人民謀幸福 B.進行戰略轉移 C.堅持北上抗日 D.挽救中國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所有敵人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或革命的樂觀主義);團結友好、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根據所學可知,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長征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衆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故A符合題意。故選:A。掌握長征的過程和意義,理解長征精神的本質。

15.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積極在今濰坊地區組織抗日武裝。創建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的是(  )

A.王盡美 B.陳毅

C.馬保三 D.許世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七七事變後,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馬保三(1887~1964)山東省壽光市牛頭鎮人。曾化名張炳炎。馬保三創建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共壽光縣委根據上級指示,組建人民抗日武裝。遂即發動了聲震渤海平原的牛頭鎮起義,樹起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的大旗。馬保三被推選爲司令員。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他跑了8個鄉、幾十個村莊,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敵後援隊”,爲起義組織了骨幹力量。故選:C。本題以抗日戰爭爲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6.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曾要求各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佈的憲法法律的效力”。其目的是(  )

A.推進國民革命 B.鞏固工農政權 C.促成重慶談判 D.促進合作抗日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二次國共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抗日戰爭爆發後,民族危機深重,爲抵抗日本侵略,1937年,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聯合抗日,中國共產黨要求各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佈的憲法法律的效力”。D符合題意。故選:D。

17.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其背景是(  )

A.日僞軍封鎖根據地

B.正面戰場節節勝利

C.日軍開始全面侵華

D.中國軍隊全面反攻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1938年10月以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改變侵華策略,主要集中力量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以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改變侵華策略,主要集中力量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由於日僞軍封鎖根據地,根據地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爲此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A符合題意。故選:A。

26.科技是民族、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標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文字批量複製技術的創新,而這種文字複製技術的根本性革命則是出現在宋代。這些新技術在中國出現後,先後傳播到東亞和歐洲,使文化的傳播、繼承和發展更加普遍,更加快捷。﹣﹣《早期木刻本考略》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唐宋時期文字複製技術取得的主要成就,簡要概述其影響。

材料二:從鴉片戰爭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進軍事技術和少數相關技術,對西方技術體系一知半解,未發展機器製造等基礎技術和基礎工業,技術上落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循環。﹣﹣《論近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基本歷程》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清政府引進軍事技術的目的是什麼?當時科技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材料三:1956年1月,毛澤東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在很短時間內,國家集中和調動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資源,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研發體系,並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科技碩果。﹣﹣《從向科學進軍到科技強國》

(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新中國爲什麼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科技碩果?

【考點】本題考查印刷術的發明及其作用、洋務運動、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等,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答案】

(1)先後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爲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2)維護清朝統治;對西方科技的認識不全面,只引進軍事技術和少數相關技術。

(3)國家集中和調動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資源,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研發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