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人生智慧—学而篇1.1

受朋友邀请,将《论语》的导读文字整理出来发到她的公众号。

既然整理出来,我也就发到简书,毕竟在这里耕耘一年多,但愿能让更多的人爱上经典,从中受益!

各位尊敬的师友: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导读《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

在开始导读之前,我们先致敬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古人云,天若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咱们中国人尊他为万世师表。钱穆先生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下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孔子建立的儒家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中华文化若用一个人来代表,那就是孔子!

《三字经》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共二十篇,是孔子的门生,记录了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论语》也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所以老少咸宜,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读了论语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下面我先恭读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了要时常练习,实践之,不也觉得喜悦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而来,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也不会生气,不也就是有道之君子吗”?这三句是整部论语的提纲,灵魂,非常重要。

开篇就是学,学什么?学经典,学经典里的道。人要安身立命,要立于天地之间,首先就在“学”字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觉也,效也,先觉觉后觉,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孔子讲的学,是指学人生大道。另外还有向什么人学?那就是向圣人,向先觉者学。

时:时常,或曰以时,按时。

习:繁体字的习,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一个白字。意思是鸟数(shuo)飞也,学之不已,就是屡次反复练习,引申为实践的意思。

我们学习了就要时刻去实践,学贵能实践。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学了人生大道,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所学渐熟,心中欣喜。“悦”是从内生出,不假外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之后反复练习,真正受益。这种喜悦是他人无法理解的。这一句是指自己学,先立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叫朋。有共同志向,叫友。这里“乐”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者,欣慕于道,自远而来,共同讲求,互为学习,教学相长,高兴于我道日广,所以“乐”则由外而引发。所以有悦深而乐浅之说。

这一句是说自己学好了,你的道德,学问,人格,被认同,被人景仰,你会感到高兴。就像一位老师,他的学生门生弟子,为他的道德学问所折服,才会不辞劳苦,从千里之外去看望他。前面一句是立己,这一句则是指立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生气。

君子:成德之名。指尊贵的、有德有学的人。那以什么为尊贵呢?以有道德,有学问为尊贵。

这句也很关键,是说你有道德有学问,有境界,别人都知道你,你很高兴,但别人若不知道你,甚至诽谤你,你还能做到不恼怒,就是君子之德了。

其实你知道我理解我也好,不知道我不理解我也好,我都不生气。人的境界越高,能够理解他的人就越少。所以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看他老人家的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但他不怨天,不尤人,乐天知命,他真正做到了内外通达,这是圣人的境界。这一句是讲成圣。

这三句概括起来就是立己、立人、成圣。

钱穆先生曰,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本章亦是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这一章包含了论语的全部内容和精神。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章的导读,有不当之处,请师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