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梵高》:能讓人讀完的梵高傳,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懸疑小說!

向日葵,梵高,人人都能聯繫起來的兩個詞;瘋子,天才,自殺——人人都知道的梵高。

梵高作爲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他的一生已經被寫進歷史,成爲一張無趣的生平,但是梵高有血有肉地活過,甚至瘋狂過,他那轟轟烈烈的人生故事,又有幾個人知曉?

《成爲梵高》用小說的手法,描繪了梵高的人生故事,一步一步逼近梵高死亡的“真相”,這是一本從未見過的書,能把梵高寫成一個活着的人,而不是一張生平。


1、兄弟

我從來沒想過,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你並不害怕貧窮,也不害怕孤獨,更不害怕失敗;你最怕的,是成爲我的負擔。

梵高家族有好幾個文森特,梵高就是其中之一,梵高和他的爺爺、他的三伯、他夭折的哥哥都是同名。然而,他最在意的是他的弟弟——提莫。

小時候,就因爲提莫的一句話,他背井離鄉跟着三伯去學畫,只爲了將來能帶着弟弟離開家鄉,卻不想因爲此事竟然在兄弟之間種下了一個長達幾十年的誤會。

提莫後來成爲巴黎有名的畫商,梵高卻還是個落魄的畫家,連一幅畫都賣不出去。

即便如此,梵高仍然熱情似火地創作,並把他中意的作品送給提莫,讓提莫幫他賣掉。

賣畫,並不是爲了發財,而是爲了餬口,爲了不成爲弟弟的累贅。

提莫在梵高窮困的一生中,多次接濟收留他,而梵高最怕的就是成爲弟弟的負擔,所以他這一生都在努力賣出他那些賣不動的畫,然而天意卻讓他的畫在他死後被賣出了天價!


2、梵高之死

在巴黎的兩年,每天過着豐富多彩卻又疲憊不堪的生活。一直以來,自己都在努力扮演城裏人。但說到底,鄉巴佬還是應該留在鄉下,就像猴子只有待在樹上才最有安全感。

梵高爲何而死?爲女人,爲兄弟,或者,爲出名?

《成爲梵高》這本書裏,既然是小說手法,免不了有杜撰的成分,但是大體還是貼近事實的。

梵高生前患有癲癇,發病時有時會產生幻覺,在巴黎遇到那個白衣女該之後,他時常幻聽到心上人的背叛,會幻覺到她和他成了一體……甚至爲了擺脫這些噩夢的折磨,在雪地裏裸奔,割掉自己的耳朵……

在巴黎的兩年,他甚至想過模仿印象派,可他心裏知道,再怎麼模仿他也成不了莫奈。

巴黎是印象派得天堂,但對梵高來說,卻是格格不入的傷心地。


3、向日葵

真正成功的畫家都有個人標識,就好像睡蓮代表了莫奈,芭蕾舞女代表了德加。在不久的將來,當別人看到向日葵,就會想到文森特·梵高。

梵高的向日葵一共有十幾幅,每一幅都不一樣。形態各異的向日葵,無不都透露着蓬勃向上、倔強頑強的生命力。

或許,梵高的一生就像這些向日葵,即便是被病痛折磨,他也頑強不屈,哪怕是到最後關頭,也不給病魔戰勝他的機會。

《成爲梵高》這本書中,用文森特·梵高的口吻告訴我們,向日葵,不是文森特,而是能夠獲得所有人目光的弟弟提莫。

在梵高的眼中,弟弟總能給所有人帶來歡樂,幫他這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哥哥解圍,所以弟弟纔是衆人眼中的向日葵。


4、黃金時代

知道自己與衆不同,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成爲梵高》這本書,從某種程度上覆現了那個畫家層出不窮的黃金時代!

文森特·梵高會在宴會上和德加聊“神祕”的大碗島,在酒吧嘲諷高更是印象派受精卵,在咖啡店和人羣聊傳聞中的那個白衣女孩,甚至一羣畫家爲這個女子而癡狂。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令人心潮澎湃的時代!據說在這個時代,巴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畫家,畫畫的人比看畫的人多!


結束語

他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書,黯黯地說:“世間萬物都是巧合,在時機到來之前,做什麼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貫穿整本書的西方幽默,有血有肉的文森特·梵高,作者採用小說手法,把梵高的一生寫成一個懸疑故事,情節安排雖然不是特別緊湊合理,但是作者的目的——“寫一本能讓人看完的書”——達到了,我確實讀完了,而且是一口氣讀完。

塞尚因爲小說《傑作》而出名,高更因爲《月亮與六便士》而出名,梵高並不是因爲他的故事出名,而真正是因爲作品而聞名於世,只是巧合的是,他是在死後纔出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