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軋下第一道火星印,中國火星車來的真不易

祝融號正式登陸火星表面,軋下第一道印記。

時間點就在北京時間5月22日10:40,這也是祝融號着陸後的第8個火星日。

祝融號正式成爲中國首輛、火星現役的第三輛火星車,也是人類史上第6輛成功登陸的火星車,今天正式開啓中國火星車時代,中國一躍成爲全世界第二個成功部署火星車的航天大國,開創性實現人類探火史上首次即一次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的創舉。

要知道,迄今爲止人類共執行過47次火星探測任務,包含59個探測器任務,其中22次任務成功,25次失敗,成功率只有46.8%,低於探月任務成功率53%。

▲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的探測器只有10個:海盜1和2號、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毅力號、祝融號。成功運行的火星車只有6輛: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毅力號、祝融號。

▲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僅有4個探測器:好奇號火星車、洞察號着陸探測器、毅力號火星車、祝融號火星車。

以下我們就以倒放模式,一路回看天問一號任務那些高光時刻。

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表,軋下兩道車轍印。

這對於中國來說,相當於52年前阿姆斯特朗踩出的第一個登月腳印。

▲這兩張照片由祝融號火星車後避障相機拍攝。車轍印、着陸器、火星土壤及地貌清晰可見。

▲天問一號火星車儀器裝備示意圖(來自行星事務所)

登陸後的祝融號接下來主要任務就是抓緊時間科學探測——火星土壤、大氣、地表環境、水冰分佈、火星地下結構等,使出渾身解數,充分利用6款利器:探地雷達(類似玉兔號的精良裝備,可探測地下100米)、激光引導擊穿光譜儀(類似好奇號的高端裝備,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支持)、氣象探測儀(微型氣象臺)、地表磁場探測器、多光譜相機、導航與測繪儀。

根據背上的太陽翼(愛稱藍蝴蝶)設計使用壽命,火星車任務期至少90個火星日(92個地球日),期待祝融號活得更久、走得更遠、探知更多……

▲5月19日,即祝融號第4個火星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發佈第一批祝融號實拍照。這既是中國火星車首拍火星表面(儘管只是作爲背景),也是火星探測史上第一批非NASA探測器拍攝的火星表面照。

成功落火4天后,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發佈第一批祝融號實拍照

按計劃5月27日火星車與着陸器實現兩器互拍,稍後將傳回一批火星圖像以及探測成果。

之所以登陸4天后才發佈首批火星照,由於火星車拍攝圖像需要天問一號軌道器作爲中繼通訊才能傳回地球,每次只有飛臨近火點才能傳輸,而傳輸時間最多30分鐘。相比而言,毅力號/好奇號擁有三顆NASA衛星、兩顆ESA衛星都可以作爲中繼通信衛星。

▲5月15日7:18,天問一號着陸器成功落火,着陸點位於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端,具體座標:25.1°N, 109.9°E。距離原定目標點(24.748°N, 110.318°E)不到40公里。計劃中的着陸區域方圓約爲40×100公里。

天問一號着陸器成功落火,祝融號毅力號相距1800公里

祝融號分別距離NASA現役的另兩輛火星車:毅力號1800公里、好奇號2000多公里。1976年9月3日NASA海盜2號着陸器成功登陸於烏托邦平原北端。

天問一號之所以此處着陸,一是這裏地勢平坦,少有沙丘巨石。被火星科學家公認爲屬於火星最容易着陸的地方之一;二是根據已知遙感探測結果顯示,這裏地下很可能存在一個巨大水冰庫,其儲量與北美五大湖中最大的蘇必利爾湖一樣多。探測價值很大。

▲2021年2月24日,天問一號經過多次軌道校正後,進入停車軌道(265×15000公里)。開始一次次從烏托邦平原上空飛掠,一遍遍鳥瞰着陸點,爲着陸火星做足準備。與此同時,爲火星全球繪製屬於中國版的遙感全圖。

今天中國探火迎來關鍵節點:2月24日6:29天問一號進入停泊軌道

▲2021年2月10日19:52,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啓動剎車模式,成功進入火星引力捕獲軌道——一個大橢圓軌道(400×180000公里×10°)。正可謂除夕前夜成功入軌,爲中國火星探測元年亮出開門紅。

天問一號探險之旅遠未結束

▲2020年7月23日12:41:15,天問一號火星探測飛船搭乘最大運力火箭長征五號奔騰啓程,承載中華民族千年夢想,飛向紅色星球。這是中國首次獨立發射火星探測任務,也是首次部署行星際探測任務,還是中國部署最遠的探測器。這也是當年7月火星發射季中美阿探火三國演義隆重拉開的第二幕。

天問一號磅礴啓程,開啓中國火星探測元年

歷時10個月後的今天,歷史承諾果真兌現——實現「繞、落、巡」一步到位,一次火星任務完成三部曲:火星軌道探測器、火星着陸器、火星探測車,這是全世界首次探索火星即實現軟着陸了不起的創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