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不可待,昨日不可追!


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大意:人生在世和世界萬物相比,像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感悟:人生在世和世界萬物相比不過是短短一瞬間,在還沒有好好體會的時候,他就過去了或者嘎然而止。所以該珍惜的要珍惜,該放棄的要放棄,不要太執着、拘泥於一定事物之上,人活天地間要得其所不枉其一生就可以了。


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

大意:(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與其這麼辛苦依偎,還不如讓他們回到江河湖海中自在遊弋,彼此忘記對方。

感悟:相濡以沫,有時是爲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蕩、淡泊的心境吧。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三、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莊子

大意: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可是如果夢不是夢呢?那麼人生怎麼辦呢?就把它當做是夢。

感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是一種比較超脫的境界,將人生比作一場夢,我們是做夢的人,也是別人夢中的人。


四、無用之用,方爲大用。——莊子

大意:有人自認爲在做有用的事,卻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無用”之功卻流芳後世,引爲大用。

感悟:錢穆曾路過一座道觀,看見一個老道士正砍去一顆槐樹,重新載一株茶花。問及緣由,老道士答道:“種上茶花,我明年就能看到它開花;而這槐樹,怕是我到死也享受不到它的蔭涼了。”錢穆搖頭笑問:“你的前輩們種下槐樹是爲了當時就享受清涼麼?”沒過幾年,人死花枯,道觀衰落。

由此觀之,所謂“有用”,不過是目光短淺之人看見蠅頭小利而迸發出的欣喜之詞;而種下一棵槐樹看似“無用”,卻爲後世撐起了一方清涼。

五、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莊子

大意:來世是不可期待的,往世是不可追回的。

感悟:人們的目光常常流連於過去,以致漠視現實,荒廢現在,輕則歲月蹉跎,重則功敗垂成。項羽自矜功伐,自以爲已取得別人永遠無法超越的成功,沉溺在過去輝煌的戰績之中,最後卻被劉邦逼得自刎烏江。人生如夢,白雲蒼狗。事物總是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化,過去的都已過去,未來的也未能來臨,最重要的自然是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六、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

大意:樸素,是天下沒有什麼能夠與之爭美的。

感悟:樸素乃是人的底色,樸素的根底在於坦蕩真誠。樸素的人不做任何的僞飾,他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本來面目。他的衣着,他的談吐,他的表達,他的行爲,都不是爲了表現,都不是爲了掩飾。樸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親又可近,而且可敬。


七、相視而笑,莫逆於心。——莊子

大意: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感悟:古人有“言不盡意”之說,有時一顰一笑,一個流盼,一個手勢,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說出來的不知豐富多少倍。“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在無言的對視中,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


八、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

大意: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感悟:對於一個一心只想做“有用”之事的人來說,應該嘗試做些看似“無用”的事情。看一本好玩兒的書,哪怕這本書不是一本能夠提高專業能力的書,同時也不是一本馬上就對你的生活“有用”的書。做這些“無用”之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好好放鬆心情,好好享受生活。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無用”也會變得“有用”。


九、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

大意: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感悟:對一個世俗紅塵中人來說,智巧是衆人所追求希望通過自己不斷努力來獲得的,而對一個修行者來說,這些東西會成爲束縛也是要忽略拋棄的。 


十、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爲者,萬物之本也。——莊子

大意:虛靜、恬淡、寂寞、無爲,就是天地之平靜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萬物的根本。

感悟:虛靜、恬淡、寂寞、無爲,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心境虛空纔會平靜寧寂,平靜寧寂才能自我運動,沒有干擾地自我運動也就能夠無不有所得。虛靜便能無爲,無爲使任事的人各盡其責。無爲也就從容自得,從容自得的人便不會身藏憂愁與禍患,年壽也就長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