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爲人七分渾厚,三分是精明,方圓並用,無往不利!


南宋詞人辛棄疾說:“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世間複雜,人心險惡,每天都要應對百種事、面對百種人。

世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人更不是非善即惡。

待人接物,存滿腔真誠之餘,還要留一點機心。


爲人七分渾厚,三分精明

直來直去,是爲人處世的大忌。任你三頭六臂,都抵不過一句不中聽的話。厚道是血肉,精明是外衣。七分渾厚,需要有三分精明扶持。

賈詡,被譽爲三國時期第一聰明人。曹操被封爲魏王后,有一次,曹操把賈詡單獨叫來,問他對冊立太子的意見。

賈詡沉默了很久。曹操的兩個兒子中,長子曹丕文武雙全,次子曹植才華過人。

大王有難題,臣子理應分憂,但曹操喜怒無常,一旦應對不善,就有性命之憂。

賈詡靈光一閃,對曹操說:“我想起了袁紹、劉表父子。”

曹操一聽,開懷大笑。袁紹、劉表都是因爲廢長立幼,搞得兄弟不和,內憂外患。賈詡這麼一說,既講出心中意見,又不會得罪曹操。

《菜根譚》一語道破:“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靈動如龍,大事可成;頑固死板,好牌打爛。胸中不可以沒有浩然之氣,處事不可以缺乏機靈應變。

生命裏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纔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爲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爲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做人要有七十二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人羣中如魚得水,心中的忠直,方有用武之地。

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

文學家韓愈說:“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

一樣米養百種人。一片善心待惡人,只會明月照溝渠。

善良,要交給值得的人。面對奸險小人,身上應該有刺。

王陽明龍場悟道後,心境一片光明,但對付惡人,他從不軟弱。大明正德十年,寧王作亂,王陽明統籌有方,不到50天,就把寧王生擒活捉。

太監張彬、張忠驚怒交集。他們之前一直跟寧王勾結,害怕王陽明揭發他們。

王陽明心如明鏡,知道他們遲早會找麻煩。果然,門口便來了侍衛,氣勢洶洶地來到王陽明面前。

侍衛張牙舞爪,威逼王陽明交出寧王,還伸手討官差錢。王陽明不緊不慢地說:“我在你們監獄待過,你老兄高風亮節,我準備給你寫篇文章呢。”

那侍衛深知王陽明的影響力,心中一寒。王陽明趁機說:“寧王在宦官張永那裏,請你去找張永吧。”張永是宦官八虎之一,侍衛知道惹不起,便灰溜溜地走了。

《菜根譚》說:“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衆之人當寬嚴互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對付小人,絕對不能婦人之仁。他們欺善怕惡,唯一的辦法,就是比他們更硬氣。

跟惡人講道理,只會被欺負打壓,倒不如疾言厲色,把他們嚇回去。只要敢於反抗,惡人自然會退避三舍。


方圓並用,無往不利

《菜根譚》說:“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

過於正直,會處處碰壁;過於圓滑,會失去原則。

方圓並用,既不失立身處世的操守,又不會被現實玩弄得筋疲力盡。

紀曉嵐是清朝有名的機靈人,他把方圓並重之術,玩得出神入化。

作爲士大夫,他堅守儒家經國濟世的理想;作爲臣子,他深諳官場之道,逢人兜得住話,遇事沉得住氣。

與皇帝對答,紀曉嵐更是有數不盡的絕活。紀曉嵐長年伴隨君側,日子久了,思鄉情切,不免悶悶不樂。

乾隆隱約看出他的眉間心事,散朝後,便把紀曉嵐叫來:“朕有一個上聯,愛卿看看。”

紀曉嵐定睛一看,上面寫着:“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心想:皇帝定是看出我思鄉了,但直接求皇上准假的話,就太過失禮了。

他馬上跪下,對出下聯:“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心裏暗贊,說:“看來,朕只能准假了。”

生活中,總有些人,身處龍蛇混雜的漩渦中,卻遊刃有餘,人見人愛。其中的祕訣,無非就是“靈活”二字。

《宋史·趙普傳》說:“事不凝滯,理貴變通。”方正在心,無愧於天地;靈動如龍,無懼世間萬變。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三分圓滑不可少。陰陽並濟,方圓並用,自然事事吉祥,一帆風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