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李白

我和大家一樣十分喜愛李白的詩,但縱觀李白這一生,雖然詩名煊赫,且常懷爲國爲民之志,實際上他並不具備治國理政的謀略。

李白初以詩名被召入京師任翰林供奉時,玄宗視之甚高,能令高力士爲其脫靴磨墨,風頭可謂一時無兩,而李白所作《清平調三章》卻一顯弄臣姿態,實非輔弼之臣所宜爲。

我們再看他再三致意的偶像張良則不僅能爲劉邦獻計獻策,關鍵時刻還能提醒劉邦防止六國復辟和安撫韓信,諸葛亮不僅能爲劉備策劃隆中方略,初隨劉備時,劉備編草帽送給他,他敢於指出劉備有惰政之心,勸其以大局爲重,而李白卻做不出這些舉措。

李白在京師期間,就像大家族裏的清客,陪主人談詩論道而已,既不能匡君治國,糾楊氏之亂政,點祿山於未反,最終淪爲御用閒人,遭到高力士等人排擠,落了個賜金放還。如今想來,實在可惜!

如果李白憑藉其天賦異稟,寧務實,勿虛言,在玄宗恩隆時請一州一府之任,像蘇軾那樣造福一方,亦不失平生抱負,而這位一心要做張良、諸葛亮一類人物的人,就像他的詩一樣飄逸不羣,始終不肯屈尊於下方。一句話——心高氣傲,害人不淺。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諸王並起,李白誤隨永王李麟定天下,以爲這回定能實現平生抱負,成張良、諸葛之功,不料又站錯了隊,永王被殺,自己也被捕入獄流放夜郎。成敗如此,眼光如此,說實在,李白確實不是塊安邦定國的料子。

千載之下,我時常反思詩仙李白這一生,雖然成得酒中仙,快慰於壺中的日月乾坤,或許他終究還是陳王曹植那樣的人物,說什麼王圖霸業,我們還是看他的詩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