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多做一點”的優勢

這篇也許是自誇的一篇。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我也是在無意的比較中發現自己有這樣一個優點。就是同一件事,會比別人多做一點,然後收穫翻倍。

比如以我家爲例。我洗漱的盆子,用了一二十年,除了自然的折舊以外,非常乾淨,沒有什麼陳年舊漬附着其上。其他人的就未必了。我發現區別就在於,每次用完,我會順手把盆子壁抹一圈,順勢就把上面的髒漬給抹掉了。可是隊友沒這個習慣,所以髒漬日積月累下來,整個盆子又舊又髒的樣子。同樣遭遇的還有毛巾。我的毛巾,每次用完,都要用清水再清洗一遍,然後掛整齊。可是隊友的呢,擦完臉,擦完腳,直接就掛毛巾杆上了。我會給廚房的抹布以同樣的待遇,所以隊友的毛巾過一段時間就發黃發黏,真連我家的抹布都不如。

再比如我跟隊友用廚房的方式也不同。我邊做菜,會見縫插針就把竈臺、洗菜盆慢慢清洗整理乾淨。這樣等菜做好,廚房也基本清理好了。隊友可不,但凡是他做飯的日子,整個廚房跟被打劫一般,鍋掀天碗掀地。另外,他對指令也十分“恪守”。比如我發指令:“把碗去洗了。”於是他就真的只洗了碗。鍋和鍋鏟依舊膩歪在一起,竈臺上水漬什麼的也無人問津,水槽過濾器裏的殘渣剩飯自然也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OMG,寫到這裏,原來我寫成了一篇吐槽文。那麼接下來我還是以不拉踩別人的方式純粹誇下自己吧。

“多做一點”似乎是我從小就有的。記得初中時,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我愛不釋手,每天騎完了,都要仔細擦拭一遍。如果遇到泥濘什麼的,那就更勤快了。所以我的自行車用了很久。最後壞掉時,零部件都還很新。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比如茶杯我一般不直接放桌上,得“多做一點“,放在隔熱墊上,這樣桌子就不會被燙壞了。所以“多做一點”使得我的東西都比較耐用。

後來我發現,在工作上也“多做一點”,會獲益很多。比如我有個學生,很是得力。她是學委,我讓她收集全班同學的作業給我,她每次都會多做一點,就是按學號順序放好,這極大方便了我後期謄分。如果是提交的電子作業,她會把每個人的文件名都按統一格式備註好,這樣也很方便我查看。再比如她來找我簽字,也會多做一點,就是隨身帶支筆,以備我沒有帶筆的尷尬。她的工作總比其他學習委員多做那麼一點,但也就是這多的一點,顯示出她很好的換位思考能力,這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所以看到了吧,“多做一點”,其實就是在細節上更勝一籌。它不僅能讓物品更耐用,而且能分解掉困難,同時也是一種可貴的換位思考品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