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借鑑他人觀念,看清自己來時路

01

提到巴菲特,我們總是豎起大拇指,將其視爲股神,除此之外,並無其他了解。抱着探索的好奇心,買了一本書——《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品讀,因爲我始終覺得一個智者留給後人的思想,必定是他通過一生經歷驗證過的,那纔是最珍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學習。

前言裏,如是寫到:“我取得今天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我勤于思考,總結了一些規律,所以,我經常告誡兒女們要有點思考的習慣,並在勤于思考中學會善於思考。”縱觀全書,不難發現,在巴菲特的教育和投資哲學中,進行獨立思考是首要一條。因爲他認爲,生活方面,父母不可能一輩子在孩子身邊,物質上的滿足並不會給孩子帶去多少幸福感,孩子只有在成長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纔是真正的滿足;而投資市場中充滿了誘惑和陷阱,機遇與風險同在,如果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投資行動就會趨於非理性,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結局。他一直堅守的理念是:“投資成敗一定源於思想層面的深深領悟”。

因此,在經濟上,巴菲特不過度支持他的兒女,始終平衡好父親和精神導師的角色,言傳身教,讓兒女明白,只有自己纔是生命的掌舵者,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上帝。在投資上,他從不跟風,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成功中謹慎前進。每天至少閱讀5小時,愛打橋牌,因爲那是能夠讓他保持思考的腦力活動。他最廣爲人知的投資理念之一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種底氣和特立獨行,得益於他多年來的觀察、學習和思考。也是這些良好習慣,讓他數十年如一日,在股市風雲中理性判斷,成就投資神話。在他身上,我們懂得了,唯有保持獨立思考,耐住性子,發掘潛力,挑戰風險,才能獲得鉅額的利潤。

書中也給出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爲了培養獨立意識,我們可以在如下方面加以注意:首先,學會獨立觀察和思考(凡事自己先拿主意);其次,加強行爲方面獨立意識的鍛鍊(少依賴別人);最後,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學會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

巴菲特的投資經驗:第一,不要過分重視買價;第二,絕對不要不加思考,看到眼前小利就落袋爲安;第三,如果不能確定自己一定成功,就不要對邊跟別人合夥投資。

02

巴菲特有這麼一句名言:“你能脫穎而出,不是因爲你的智商可以達到200,而是因爲你的行爲舉止,你能帶來什麼,你的精力,你的承諾,你做事的質量,你的爲人處世之道。”全書圍繞五個方面的忠告,詮釋巴菲特的人生智慧,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做人”“處事”之道。

做人方面,他一直強調,欲成事先成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謙虛好學、拒絕虛榮攀比,不學無術的人才常常自以爲是,好爲人師,而真正的智慧是來源於日常知識的積累。他曾如此告誡女兒蘇茜:“人的學習無非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提升自己的優勢,讓自己的優勢更加明顯;另一個是彌補自己的劣勢,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變得更小。你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纔能有的放矢。”生活中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知識改造的不僅僅是頭腦,更是生活,駕馭知識,整合資源,纔是成功的法寶。待人方面,他注重細節,懂得換位思考,時刻面帶微笑,同時,百分百信任所用之人,不隨便苛責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以,當他自己足夠優秀,還能如此謙遜坦誠待人時,收穫的便是一羣同樣優秀的良師益友,取長補短,一齊進步。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於我而言,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習提升是消除焦慮並踏實前行的最好途徑,然而在結交朋友方面,自己還是很欠缺的,對人坦誠,但不擅長社交和維繫人際關係,圈子很小,朋友也較少。學着走出去,與優秀的人爲伍,有難時慷慨解囊,困惑時受人指點,快樂時共同分享,何其美妙。

做事方面,做好時間管理,目標清晰,認真待事,全力以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市場就像上帝,只幫助積極主動的人,但與上帝不同,市場不會寬恕一個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的人。”金錢能夠儲蓄,時間不能儲蓄,窮人用金錢衡量時間,而富人用時間衡量價值。這兩種觀念最大的區別在於如何使用時間。僥倖地認爲,人生無需努力,只需坐等運氣的降臨,亦或是遇事拖延,終日無所事事,是最大的人生陷阱。即使像巴菲特此等成功人士,成功都並非隨手可得,是通過數十年的努力才能穩居榜首。凡事需做規劃,清楚瞭解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甚至是別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才能不枉此生。而在此過程中,細節不可忽略,唯有細節,方能讓你更出衆。

“我們不缺乏雄才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想起一個同事曾對我說:“你知道爲啥在職場中,領導會喜歡你這種員工,因爲你很靠譜,做事夠細,很讓人安心。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給你。不是幸運,是善始善終、不折不扣工作的人才是職場的寵兒。”這句話,我至今沒忘。靠譜,已然是對職場人士最高的肯定。所以在工作中,雖然苦和累,也有一些抱怨,但一直秉持着“能做到最好,就不允許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二百,就不能只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原則。

03

最後,想單獨說說自己對“慾望”的看法。

在最後的章節裏,是巴菲特給兒女的財富忠告,拒絕爲不良消費習慣買單,別依靠預支來生活,這兩點深表認同。作爲一個從山村裏走出來的女孩子,很多年裏,在消費方面一直都比較剋制節儉,深知家庭負擔重。看到別人買奢侈品,從不羨慕,只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中間有那麼一兩年,隨着工資的上升,慾望有所膨脹,且任性地拋棄了多年保持的記賬習慣,變得不加節制地購物,買了很多“想要”而並非“需要”的物品,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甚至把前些年的積蓄都花光了。直到某一天,朋友小彭突然問我:“如果你這會生病了,需要花幾萬塊,你有錢可以救自己嗎?如果沒有,就從現在起開始記賬,改變購物習慣,斷舍離,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或者送人,過下極簡生活,你會愛上它的,如有可能,學着理財,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財富增加了。”那一刻,我痛下決心去做改變,做到不囤貨,購物前列好清單,不盲目花錢,少用信用卡,不需要的小件物品堅決不入手,用不上的東西直接處理掉;生活物資裏佔比最大的是“書籍”,業務時間很少逛街,用於看書寫作、研究理財基金,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做小額理財投資,價格起起落落,平常心對待。就那樣,我從18年中的2萬塊儲蓄到21年初能獨立交出買房首付款。這是我未嘗想過的事,往後漫長的還房貸之路,想想是挺害怕的,但還是要相信,事在人爲,有規劃地消費,理性地投資,把握主動性,會得到更好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