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爲什麼要打斷女兒的追夢計劃

小張今年26歲,大學畢業4年,這期間她一共考了5次研究生,均未考上,但她並未放棄,爲了這個夢想,她一分一秒都不捨得浪費,如此努力的追夢人本該得到父母的支持,但父母先後出來反對,甚至暴力干涉小張複習,究竟是什麼事情使得父母要打斷女兒的追夢計劃?

小張的爸爸是一名海員,年輕時經常不在家,家裏的重擔都留給了媽媽,媽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家,很辛苦。

張爸爸脾氣暴躁,小張小時候也沒少挨爸爸的打,因此,張媽媽一直對張爸爸心有怨恨,雖然張爸爸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也努力改變自己,但張媽媽仍未釋懷,仍然耿耿於懷,並認爲小張的來不合羣的性格都是因爲張爸爸在小張童年時的暴力影響下形成的。

小張上學期間成績一直不錯,直到考上大學,大學後,小張慢慢發現,她和同學相處不來,和同學們一起去玩,別人都高興地自拍,對小張來說是一種煎熬,她不理解同學們爲什麼不在宿舍自拍而跑到景點來拍,她覺得是浪費時間。

小張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去迎合別人,去處理那些她認爲無效的社交,她覺得做科研不錯,可以不和人打交道,專心做自己的研究,她變得越來越不合羣,但小張對她的未來很有信心。

大學畢業後,小張一直在家備考研究生,前兩年,張爸爸還是支持的,可後來他卻開始阻撓,因爲她發現女兒越來越與社會脫節了,她逃避與外界的接觸。

小張在畢業一年後找了一份工作,在培訓機構代課,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她教的一個孩子在班裏名次提高了,但分數下降了,小張遭到了孩子媽媽的質疑,小張認爲在培訓機構參加學習的家庭都是“社會底層”,素質不高,家長大都是“潑婦”,小張覺得她不想和這些潑婦打交道,她們無法讓她安心考研,所以辭了這份工作,再未去找。

而張爸爸認爲這是女兒處理問題能力有問題,他認爲遇到問題應該積極處理而不是逃避。但小張固執得想通過考研去搞科研或做一名大學老師,她認爲從事這些職業的都是高素質的人,沒有複雜的人際關糸,所以她要不遺餘力去考研,甚至以後去考博。

說服不了女兒出去工作,小張父母決定先帶着小張和親戚朋友接觸,以提高她的社交能力,可屢試不爽,最後父女大動干戈,父親砸了檯燈,女兒以死相逼。

小張認爲,只要一鼓作氣考上研究生,就可以遠離不喜歡的社交人羣,與其花時間處理人際關係,還不如好好複習,她認爲千里馬是能跑遠的,只不過你沒把它給餵飽。對於女兒不切實際的想法,張爸爸覺得女兒對社會的認知過於理想化,他希望女兒先找一份工作,邊工作邊考研,這樣不至於和社會脫節,只可惜女兒小張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她認爲家裏又不是供不起她,於是一考就是4年。

女兒的執着也遭來了媽媽的反對,她認爲女孩子應該在合適的年齡幹適合的事情,就應該先找工作,然後找對象,以後有個照應,要不然做父母的也不放心,可女兒根本不爲所動,夫妻倆對小張毫無辦法,於是他們想借助外力來讓小張放下執念,他們帶小張看了心理醫生,小張覺得很受傷,不僅沒有讓小張放棄考研,還引起了小張更大的牴觸。

這是近期《金牌調解icon》播出的一期節目,剛看時爲這對夫妻感到憤憤不平,怎麼養了這麼個白眼狼,但仔細看,我覺得造成孩子這種性格,與家庭也脫離不了關係。

【洋木解憂】說

節目中,爸爸、媽媽經常用“笨”“情商不高”等字眼來形容小張,無論這是在無奈之下的打擊,或者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可以看出這是小張家的常態,這些都是負能量的東西,爸爸、媽媽給予孩子正向的肯定太少了,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負能量的東西太多,也許孩子就朝着這個方向發展了。焦慮的父母既無法看見孩子,更無法引導孩子朝積極陽光的方向成長,作爲父母要注意調整自己,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要讓孩子陽光、健康成長,首先父母要積極陽光,節目中,張媽媽一直陰着臉,不斷甩鍋給張爸爸,她的整個氣場是下沉的,活在痛苦當中的媽媽,活在焦慮暴燥中的爸爸,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真正去了解女兒,這樣的家庭氛圍勢必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家庭是由兩個人構成的,那家庭矛盾的造成的,每個人都會佔到50%,每個人都得反思,而不是甩鍋,要看到對方的改變,而不是揪着過錯不放手,要想孩子陽光,父母必須陽光。

小張形容培訓機構補課的都是社會底層,家長大都是潑婦,別人都是狐朋狗友,這些詞語,可以看出小張是個沒有共情,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其實她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身教大於言傳,在節目現場,父母說小張太幼稚太笨,她學不好,這能說是對一個人的尊重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所以我們看到小張,她在評價別人的時候也完全沒有尊重。

作爲小張,我覺得已經26歲了,面對眼前的狀況,應該學會自救,不能永遠躲到這個學術夢想中,即便考上了研,考上了博,社會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世上沒有隻讀書不獨立的事,那就不叫讀書,那是藉着讀書的名義在逃避責任,只有強大自己,你的恐懼便會慢慢消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