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效應

1天至少讀1本書打卡580天

書名:《深井效應》

用時:20分鐘

閱讀心得:

本書作者是娜丁·伯克·哈里斯,國際知名兒科醫生,童年不良經歷研究領域新銳科學家。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場實踐和30000份案例研究,揭示了童年不良經歷對未來身體健康的影響,讓我很震撼。原來我們身體的疾病可能源於童年的一些心理或者身體創傷,即使傷疤已經好了,但這種“毒性”卻深入骨髓,等我們成年(或者沒有成年就已經顯現)後以疾病的形態出現。而我們如果只當成病去解決,沒有發現到內在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很可能治標不治本,還會“復發”。

書名用“深井”是一個借代,來自1854年倫敦的一場霍亂。在所有人都支持霍亂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瘴氣理論”時,斯諾醫生調查發現地圖上的高死亡率區域圍繞一口井。這口井正是霍亂之源。

假如100個人都喝了同一口井裏的水,而其中98個人出現腹瀉,我們是應該開處方讓腹瀉患者吃藥止瀉,還是該停下手中的筆,問一問那口井裏到底有什麼?如果不瞭解童年逆境對我們的影響,那麼我們可能就只會開藥,而不去探究這個根源深井。

一項長達20年的醫學研究的結果顯示,童年逆境將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響,甚至會持續幾十年地改變他們的身體。童年逆境不僅影響孩子的發育軌跡,影響他們的生理機能,還會導致持續終生的慢性炎症及激素失調。它甚至會改變這些人的基因呈現方式,改變細胞複製的方式,大幅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的罹患風險。

童年逆境會激活大腦中與警覺、衝動、恐懼等負面因素相關的神經通路。如果我們能夠及早識別有高毒性應激反應風險的孩子,就可以利用大腦細胞和神經突觸的高可塑性及時干預。

童年逆境會對兒童發展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是因爲它們影響着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關鍵期是指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某一時期的經驗缺失會導致不可逆的變化。敏感期是指大腦對環境中的刺激反應特別靈敏的時期。與關鍵期不同的是,敏感期結束後窗口並不會完全關閉,只是變小了很多。

關鍵期和敏感期是神經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這時大腦具有根據刺激重新佈線或重組的能力。如果能在這個階段及時覺察或者干預“童年逆境”,那麼效果會好很多。

當然,在成年後,我們在學習新技巧方面,青春期、孕期和生育期的激素變化會重新打開神經可塑性的窗口,而被認爲是額外的敏感期。

如果這些階段也已經錯過,我們也不用灰心,作者給有毒性應激反應的人提出了改善的方面:睡眠、運動、營養、冥想、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書中沒有具體去講,不過我們看到這些詞也大概知道應該怎麼去培養了。)

童年逆境的研究時間還比較短,作者說“無論是微生物,還是童年逆境,都不可能被完全清除。這場革命旨在創造性地應用知識減輕傷害。當你瞭解童年逆境影響的人的生理機制後,你就可以用無數種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狀況。這就是引發變革的原因。當轉換了視角,改變了認知,一切都暴露出來,世界將變得不同。”

在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可以測量我們童年逆境的量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測一下。我看了下這些條目,感覺70後和80後、90後中招的會比較多。現在的00後們相對來說好一點。所以我們這些成長了的人,得學着自己去療愈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