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讀後感

《與自己和解》作者是一行禪師。在書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它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到與自己和解的目的,爲了讓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佈,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於人,讓我們的人際關係開始變好,讓我們因此懂得愛、保有愛。書裏提到的幾個關鍵詞如下:

一.內在小孩。

作者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年幼且受傷的小孩,我們在童年經歷的困難,甚至創傷,爲了保護自己,防備將來忘記再受痛苦,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痛苦,每次觸及痛苦的經歷,我們都以爲自己會無法忍受,因而,將感受與記憶深深埋藏在潛意識內,但忽視這個小孩兒,並不表示它不存在。我們將小孩兒遣送到內在深處,希望藉此停止我們的痛苦,但逃離並不能停止我們的痛苦,反而會延續痛苦。

我們只要深入的觀察自己,就能感覺到受到小孩的痛苦就在當下,就在我們的體內。

我們的體內有一盞燈——正面的燈,我們隨時可以點亮它,我們的呼吸腳步以及平靜的微笑都是點亮這盞燈,所需要的油,我們點亮正面的燈,驅散黑暗,用正念的能量擁抱和療愈我們,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兒。

二.正念

怎樣培養正念的能量?

無論在做什麼,覺察自己的呼吸就能培養正念的能量。正念裏還有“定”的能量,能幫我們從痛苦中解脫正面的能量,能幫助我們深入觀察獲得所需的智慧,我們因此能轉化負面情緒,正面能幫助我們覺知自己能否爲未來獻上最好的東西,也助我們記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是我們的延續。

三.活在當下

當我們有了正念的能量,就能覺知以前的痛苦經歷,只是影像不是真實的,我們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樂的活在當下,就能有能力改變整個境況。

方法:會正面的呼吸行走與生活,放下執念,回到當下,享受自在人生正念呼吸,能引導心返回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真正的存在於當下。

四.放下

“我們需要放下一些東西,得到喜悅。我們常常以爲需要追逐,以及爭取外在東西才能夠喜悅,但如果我們懂得辨識自己內在的障礙,並將它們放下,喜悅的感受隨之會自然呈現這裏的內在的障礙,指的是我們對外在東西的需要,對某些東西的認識。可以是一些回憶,一些念想,一些執念,比如想到某人時的一些不好的感受。

我在想,我要放下什麼呢?

放下一些執念,那些我們不能掌控的人和事,就去放下吧!

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過去一些耍猴人,他們是怎麼捉猴子的?他們娶一個紅南瓜,在上面開一個小洞,大小正好讓猴子伸進去一隻手把瓜瓤掏出放進一些猴子愛喫的水果,花生等猴子看見了就會立刻把手伸進去,滿滿的抓一把,然後全部能出手,痛心疾大哭,這是耍猴人趕來輕而易舉的,就能把猴子捕獲。

在這個故事裏,那隻猴子以爲自己抓的越多越緊越好,殊不知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無法參悟的是,他只要放下那些花生、水果,它們仍然可以屬於他,他可以把他們倒出來,或者不貪多一點一點的取。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以爲我們控制某個人就可以得到她的心,就像沙子抓的越緊,失去的越快,反而成爲自己喜悅的障礙。

五.與自己和解

1.愛的修習

能夠增長我們的忍耐力,耐心與擁抱困難痛苦的能力,如果我們的心足夠寬廣,我們便能擁抱痛苦而不受苦。

2.寫一封和解信

當我們擁有正念之後,理解就會滲入我們的內心的土壤,慈悲的甘露隨之湧現

3.與自己和解

我們沒有必要沉溺於自己的心結之中,內疚不已,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過去的並未消逝過去,還以現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我們懂得深入接觸當下,就能接觸過去,甚至改變過去,這樣的休息能帶來安詳,另我們重生也會爲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未來的世代帶來喜悅與幸福。

我用一週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我要謹記這本書的教誨:讓自己保持正念,活在當下,安住當下,接觸生命,與自己和解,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