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长明

并非没有过如此高强度的加班,昼夜与节日被忽视被省略,高速转动的螺丝钉逐渐感受到钝痛,右脑无声的弹跳着抗议。

终于在某一个回家的深夜,无关酒精和粮食的扶车呕吐,原来加班到吐不只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而是真实的生活一隅。

喜欢深度宅的大脑叫嚣着,想要打破平静与枯燥,哪怕是从自己呆到厌烦的地方去其他人呆的厌烦的地方,也好过自己在休闲的时间里抱着被子,从天黑睡到天亮,再从天亮睡到天黑的模样。

和江岚说要出门的欲望愈演愈烈,没有计划,内心的渴望和诉求就是——出发。

恰值此时,床头一本《这里是中国》,引诱我进一步去读中国。

这是一本画册,帮助我,从东到西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这是一本目录,告诉我,广袤的国土上还有山无数水无数人无数等着我去阅读。

这是一本指南,指引我,何处山水相逢,何处海天衔接,该去何处,可去何处。

这是一本梦想,只是些许图片,寥寥数语,让人心向神往。有些角度非个人不凭借外物能及。比如我最爱看航拍的景象,山极巍峨壮丽,山上的白云舒展,柔软的仿佛梦一样。

梦如果有形象,是不是应该是白云的模样?极深极静极澄澈的湖泊仿佛爱人的眼睛,深邃,悠远,明亮的倒映天光。

看书的时候我问江岚,人为什么想去西藏?他的回答是在空旷的地方,人越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厚厚的铜版纸一页页的翻看,山、海、林、田、湖、草、沙,尽收眼底,慢慢的有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滋味在里头。我不大爱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没有说走就走的念头。不过,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是好的。

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我没有泪眼看花花不语的愁绪纷纷,但也流连四时的深浅红。前几日上班的路上,路边不知名的树缀满酒盅大的黄花,清丽明艳,不禁感叹只有大自然如此的明亮配色而不俗气。花在枝头,生气勃勃,几日花期一过后萎落,往日美好如幻境。

在花开的正好的时候看见它,是我的幸运。

看这本书的时,发现转引自《中国环境史》中的一句话:正如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葛德石所说,中国景观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土壤,植物或气候,而是人民。

啊,人民,发现养在深山人未识的自然景色;人民,改造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民,也曾加速着某处的水土流失;今天的人民,也愈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共识和行动自觉。

山海仍在,四时长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