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得有第二思维


在看问题时,都会存在着选择性偏差,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只看到好的。对于不好的,对于好像和自己“无关”的,好像就不是自己的事了,可一旦除了自己的事外,还能换种思维,可能又不一样了,除了别人的事是别人的事外,其实更是自己的事。

就如我们讨论到成功时,都会想着如何成功,如何避免失败,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为奠基石,成功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我们都讨厌失败,一提到失败时甚至心情都会不爽,毕竟谁都是在追求成功,都认为自己肯定会成功。所以,就如流行感冒一样,一有什么情况发生之后,特别是都觉得是“好事”时,蜂拥而至也就成了必然,结果就会发现想要成功真的太难了。

偏偏还有一种人,虽然是少数,在做事时,就是不好凑热闹,大家都认为成功不了的事,人家却能兴致勃勃,大家都只看到了坏的一面,人家除了看见坏之外,总还能看见另外一面。

打个比方就如这两年的疫情,对于一般人来说,哪确实糟透了,许多中小微企业,很多都是关门的关门,歇业的歇,心态好的,基本上认为不亏就已经是赚了。既然情况很糟,从选择来说肯定止损重要,可是,这两年对于搞新冠检测的公司,对于搞口罩,消毒液之类企业来说,哪生意真的好得很。

虽然看看自己,看看周边的人,起码大部分人的情况不是那么乐观,感觉上都很恼火,这肯定也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不是事实的全部。少数人就能从中看到机会所在,而不是既然情况很糟,自己明哲保身要紧,就无所事事了。

失败没人喜欢,成功人人都爱,问题在于追寻过程中,这条路不是直线,大概率都是弯的,必须得从“曲”中来求。就如我们想要挣钱一样,钱这东西谁都爱,谁都不会嫌多?

事实上就是你越是想挣钱,特别是还特别努力时越是啥也得不到,自己越是费尽心思,千方百计,越是达不到目标。如果自己能把赚钱这事扔一边,忘了是要从人家兜里掏钱,而从第二思维入手,能从满足他人需要入手,想方设法的把事做好,不但达到标准,甚至能让人家花更少的钱,就能超乎预期的好,哪目标群体肯定会想方设法都把钱塞给你,简直就是你不要都不行。

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好像自己付出更多了,本来自己是想挣钱,结果忙来忙去,根本上就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可从做事逻辑来说,确实就是这样,把别人事做好了,先满足别人需求了,再说自己的需求。

我们想要成功时,本质上也是奔着成功而去,想的是如何能成功,如何能更快的成功,想着想着自然就会以眼见为实,想着都是自己的好处,而不是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的真实需求。

既然自己所作所为与自己想要东西价值不符,这不就是典型让人吃亏嘛?吃亏的事谁都不爱干,可是如果能花一分钱就能办好两分钱的事,愿意干,抢着干的人就多了。

就因为思维不一样,导致想法做法上也不一样,只晓得自己要成功,想要如何如何,于是,为了更快实现目标,在交易时就会把明明只值一分钱的东西,忽悠给客户非值两分钱。

不知道的能成交一次,可一旦晓得真相之后,自然也就不会还有下次。毕竟晓得自己要吃亏,从选择来说,自然谁都一样 谁都不希望吃亏的是自己。

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能让自己有便宜可捞,这才符合自己利益需求。这就意味着想要达到自己目的前提是必须拐个弯,明明是为了自己获得她的芳心,可正确姿势并不是我天天送玫瑰,有事没事发短信说有多爱她。

这些需要吗?存在自然合理,从自己角度看来,这是在表达自己“好意”,人家怎么会不需要嘛!这样能不能成功?说不定也真能成,就如一旦知道除了自己喜欢她之外,把其他的追求者也设法给去掉,从竞争来说,好像压力也变小了。

这样努力能让自己获得好感,获得认同可能提高吗?应该说也有可能,可从效果来说,明显就不如了解更多情况,知道她更多喜好,需求后,有的放矢去满足这些需求。

一旦你能满足她的需求,还能比其他追求者做得更多时,角色就已经对调,是她觉得非你不可了,成功概率自然完全不一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