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製造焦慮——談談富養孩子

今天在抖音刷到一個關於“富養孩子”的視頻,很受啓發。

很多人以爲的“富養”孩子,就是多砸錢,多砸錢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僅僅用金錢富養孩子是遠遠不夠的。

這是一個物質越來越充盈是世界,仔細看看,在歷史的變遷中,每一代人所追求的目標不一樣,比如在五六十年代,我們追求的就是和平,七八十年代,我們追求的是溫飽,現在是追求物質的豐足,那我們的孩子,要活出什麼樣的境界呢?答案是,在什麼都不缺的時代,我們需要活出的是意義感。

教會孩子活出意義感,教會孩子學會享受生活、體驗生活,比單是砸錢好太多。

抖音的那個博主是一個二娃寶媽,她講在那個物質不太充足的年代,她是如何被“富養”的。

她能記起一大段一大段,父親陪伴她的時光,她和她的父親就在一個大大的沙發上背古詩,因爲父親的陪伴,在上小學之前,就背完了一本古詩,即便現在回憶起童年的那段時光,她也覺得這是一段非常治癒的童年時光。

父親答應她在背完古詩之後,要送她一份禮物,博主說,她要一隻皮卡丘,當時在小城鎮生活的博主和她父親,逛遍了一個小城,也沒買到皮卡丘,父親帶她去了縣城,在縣城的超市看到了一隻皮卡丘。

那隻皮卡丘要多錢呢?70塊,而當時她父親的工資只有80多而已,但博主父親依然給博主買了那隻皮卡丘。

博主又分享一個小故事,博主小升初的時候,父親很想讓她能夠考上一所好初中,於是父親身體力行,和博主一起備考,她考初中,父親考研,原本只有中專學歷的父親,和博主一起備考,雖然博主沒有考上重點中學,但是父親卻順利考上了研究生。牛!

博主說,在家裏從未見過家裏面發生的失控場面,沒見過家人爭吵,即便後來才知道,這些是會存在的,但是家裏人沒有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呈現在她面前。

博主的媽媽也從沒在她面前展現過怨婦行爲,而是該管家管家,該管好丈夫管好丈夫,該管女兒管女兒,風風火火,雷厲風行。

什麼纔是富養呢?我覺得除開大筆金錢的投入外,還有父母親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誠實守信等等這些優良品質,傳給孩子的東西。

真正的“富養”是精神上的富養,人活一世,我們能帶走什麼身外之物呢?無非就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而精神上的擁有,卻是誰也搶不去的。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品,在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是怎樣的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