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子尤:怒批周國平,病房見李敖,16歲病逝,魯豫爲之落淚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一年一度高考季來了,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又登上了熱搜。

就在人們對各地高考作文議論紛紛時,一段關於如何寫作文的言論,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多年前,曾一位北京少年說:“我的很多同齡人寫作文寫不出來,於是上專門的作文班培訓,其實這才錯了。心裏怎麼想的,就應該怎麼寫。作文班給你一個套路,把人本來的自然寫作方式給毀了。寫作文,本來是身內之物,而現在卻變成了身外之物。”


這話聽着狂妄,卻不無道理。說這話的人,是少年作家吳子尤。他出生於1990年4月,北京人, “子尤”取“自由”的諧音,他少年成名,曾是魯迅文學院少年作家班學員。

子尤出生於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清華大學學者吳國盛,母親是獨立學者柳紅。據柳紅回憶,子尤三歲前,沒有表現出異於其他孩子的地方。相反,他做什麼都比別的孩子慢。漸漸地,柳紅學會了接受現實。她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

子尤很小的時候,柳紅就引導他讀文學名著,看經典電影,接觸各種藝術,還帶他出國旅遊,讓他領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風俗。在母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子尤從小就對文化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5歲開始說相聲,6歲開始看卓別林電影,7歲開始寫文章,8歲開始創作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儼然就是一個小文學家。上四年級時,他轉入北大附小學習。十歲那年,他在學校建立了“月亮文學社”,隨後的幾年裏,他榮獲過“世紀杯”、“春蕾杯”徵文大獎。

這樣的天才少年,本應有一個光明的前途。然而誰也沒想到,殘酷的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



01抗癌小鬥士

就在子尤的文學天賦開始綻放的時候,他的原生家庭卻出現了大問題。柳紅和吳國勝的婚姻亮起了紅燈,2002年,兩人協議離婚。此後,子尤一直跟隨母親柳紅生活。

2004年2月的一天,柳紅和子尤過天橋時。突然,子尤停下了腳步,對柳紅說,希望“在蒼天之下,天橋之上,自己能擁有一個傳奇的人生。”不料,一語成讖。一個月後的某天,子尤在學校突然發病,被送往醫院急救。經診斷,他患的是“縱隔非精原生殖細胞腫瘤”。這是一種極罕見的疾病,致死率極高。隨後,他住進北大醫院治療,接受了縱隔腫瘤和右肺上葉切除手術。

胸腔手術和多次放化療,其疼痛程度可想而知,子尤當時剛14歲,他卻始終保持着樂觀精神。同時,難以忍受的病痛,也引發了他對生命深深的思考。多數人面對死亡時,唯恐避之不及,子尤卻說,人在少年時,如果生場大病,其實也加深自己對於生命的感悟。他說:“在遊戲的童年裏,原本該孩子蕩的鞦韆,變成魔鬼搶過來蕩,那你就不要膽怯,乾脆也坐上去,和魔鬼勾肩搭背一起玩!”

在他眼裏,癌症並不可怕,它是上帝送給堅強而樂觀的人的一份禮物,而他自己,就是那個最堅強樂觀的人。即便是躺在病牀上,他也寫文章,聽相聲,他把生病看做是一種生命的享受。



02怒批周國平僞善

患上癌症後,子尤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自己體驗了生與死的滋味,親與愛的滋味,希望與戰鬥的滋味。爲了鼓勵他戰勝病魔,母親柳紅將知名學者周國平紀念愛女的散文集《妞妞》送到了他的牀邊。

妞妞,是周國平與第二任妻子的獨女。妞妞剛滿月時,就被查出患有癌症,18個月後,癌症擴散,妞妞離世。後來,爲紀念愛女,周國平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妞妞》。

巧合的是,子尤和妞妞是同年同月生的。這個共同點,拉近了妞妞和子尤的距離,子尤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妞妞》,幾乎一口氣讀完了它。然而,看完書後,他卻感到寒心和憤怒。因爲他發現,那本書,不過是一個自私的老父親虛情假意的懺悔錄罷了。

幾天後,《南方週末》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署名子尤。文章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

文中,子尤列舉了原書中的十多處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周國平在書中緬懷女兒,不過是他的惺惺作態而已。得知女兒患癌後,他從未想過要真正幫助女兒戰勝病魔,他唯一做的,就是以不作爲的方式,等待女兒自生自滅,還美其名曰“不讓孩子受苦”。

根據書中記錄的多處內容,子尤推斷,作爲父親,周國平愛的,不是眼前即將變成盲人的妞妞,而是他心目中的完美的妞妞。周國平只愛妞妞健康的一面,、他不知道,殘疾者也配擁有幸福的生活。文章的最後一句是:“妞妞!讓我心痛的妞妞!”

這篇文章在當時產生了轟動效應,也讓周國平頗爲尷尬。多年後,他在一篇文章裏暗諷子尤想借炒作成名云云。這種說法,後來被柳紅髮文否認。周國平的氣量,由此可見一斑。

子尤是站在妞妞的角度發聲的,而且和妞妞一樣,他本人也患有癌症,他們既是同齡人,又同病相憐,這種相似,讓子尤深深的理解妞妞當時的處境。這篇文章中,他感情真摯,擲地有聲,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讀者贊同文中的觀點。



03病房見李敖

客觀地說,很多人確實是通過《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才認識子尤的。

很多人覺得,子尤這個孩子太狂了。對於這一點,連他自己也承認。他說過一句名言,“20世紀出生的天才作家裏,女的只有一個張愛玲,男的就是我子尤。”

子尤的狂,很容易讓人想到臺灣作家李敖。在華語文壇,李敖也是以狂著稱的。子尤看過李敖的許多著作,後來他對記者說,他從來不崇拜任何人,他覺得李敖是個有趣的人,自己非常欣賞他,但並不崇拜他。

2005年,16歲的子尤已經長到1.81米,他面容清秀,長身玉立。然而,此時他的病情也越來越重,每天,他只能躺在病房裏讀書學習。那年7月,子尤給李敖寫去一封信,信中抒發了自己對學校教育的諸多看法。

兩個月後,李敖第一次離開臺灣,來到大陸訪問。9月21日,在北大進行完演講後,李敖直奔北大醫院來看望子尤,兩人還互贈了禮物。事後,李敖說,以子尤16歲的年紀,所表現出來的才情及意志極爲罕見,他很欣賞子尤。他還興奮地說:“我可以感覺出來他的原創力。”

至此,一老一小,兩代狂人終於會面,成就了中國當代文壇的一段佳話。


04最後的生命讚歌

與李敖會面一個月後,子尤病情惡化,於10月22日凌晨病逝。他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這個故事會怎麼收場呢?”

不久,新一期《魯豫有約》開播了。電視觀衆發現,節目現場除了魯豫,空無一人。原來,子尤生前,魯豫曾採訪過他。之後她還兩次發郵件給柳紅,問詢子尤的病情。在她眼裏,子尤是一個調皮、樂觀、可愛、堅強的孩子。她一直相信,子尤會越來越好,沒想到,子尤真的走了。

子尤去世次日的下午,魯豫從朋友那裏得知了這個噩耗。魯豫說:“平生第一次,我在電話裏對着一個陌生人哽咽地說不出話來,流下了眼淚。”

那期節目錄制現場,除了魯豫,沒有一位觀衆,這是魯豫特意爲之的,她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自己的小朋友子尤。

子尤生前,曾出版過一本書,書名叫《誰的青春有我狂》。他去世7年後,母親柳紅將他未發表作品整理爲書,定名爲《英芝芬芳華蓉》出版。

去世前,子尤曾在病牀上說:“生病以後,我漸漸認識到,人活着是爲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義,怎樣活比活本身更重要。”很難想象,如此深刻的話語,竟然出自16歲少年之口。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說:“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吳子尤的一生很短暫,他承受了太多肉體的痛苦,然而,誰又能說他的人生精彩呢?

衡量人生意義的,永遠不是生命的長度,而是生命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吳子尤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他,死而無憾。

參考資料

1.湖北電視臺《往事》子尤訪談。

2.《魯豫有約》懷念子尤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爲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