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傳統的教育方式,我們今天還適用嗎?

【無戒學堂第138天】

在這節奏快速、人心浮躁、物慾橫飛的時代裏,孩子的教育無疑成了無數家長焦頭爛額的問題。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天地可表。爲了孩子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但是,很多時候,孩子似乎不是那麼聽話,總會給父母添亂,唱反調。

尤其是一到看書寫作業,原本的母慈子孝,活脫脫演變成“雞飛狗跳”,令人唏噓不已,卻無可奈何。

這樣的問題真的無能爲力嗎?我們現在,每一戶家庭都是這樣歇斯底里嗎?肯定不是。說到底,還是方法的問題。

《三字經》就做出了很好的詮釋。

“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其中“首孝悌,次見聞”,就是《三字經》的教育觀點。

“黃香溫席”說的是東漢時,有個孩子叫黃香,9歲沒了母親,只能和父親相依爲命。三伏天,汗流浹背。當時沒有電風扇,也沒有空調。黃香爲了讓父親睡得舒服,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席子扇涼爽;寒冬臘月,爲了讓父親的被我暖和一點,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先把父親的被窩睡暖和。說是被窩,其實窮苦人家,大冷的冬天,那被窩基本上也只是席子而已。

正因如此,黃香的故事廣爲流傳,《二十四孝子》中就記載了他的事。黃香也成了“孝子”的代表。

每一個人,都需要孝敬自己的長輩以及長輩們的親人,如果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每個人都應當這樣做。

從小教育孩子從孝順長輩開始。孩子懂得尊重長輩,也就懂得尊重傳統,尊重歷史,自然也會尊重社會文明。

孩子具備了這些素質,離經叛道的事自然少了。古人云:“百善孝爲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論語》也說:“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

可見,一個“孝”,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品。

“孝悌”本是高尚的情懷,《三字經》和《論語》都表示懂孝順顧手足的人,不大可能是壞人。

然而,萬事有個度。若是毫無原則的愚孝,那另當別論了!愚孝越多,副作用越大。

正如書中所說: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博古通今,見多識廣,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保證。

《三字經》是主張人要不斷學習的,但是《三字經》也強調做人在讀書學習前面。這纔有“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說完了做人的品行,下面就開始說讀書學習了。

《三字經》雖然每一句三個字,但是通篇文章脈絡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爲啓蒙兒童引路。

孩子從小選對方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可以爲這孩子的人生避免有很多彎路和煩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