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今天还适用吗?

【无戒学堂第138天】

在这节奏快速、人心浮躁、物欲横飞的时代里,孩子的教育无疑成了无数家长焦头烂额的问题。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天地可表。为了孩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似乎不是那么听话,总会给父母添乱,唱反调。

尤其是一到看书写作业,原本的母慈子孝,活脱脱演变成“鸡飞狗跳”,令人唏嘘不已,却无可奈何。

这样的问题真的无能为力吗?我们现在,每一户家庭都是这样歇斯底里吗?肯定不是。说到底,还是方法的问题。

《三字经》就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其中“首孝悌,次见闻”,就是《三字经》的教育观点。

“黄香温席”说的是东汉时,有个孩子叫黄香,9岁没了母亲,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三伏天,汗流浃背。当时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黄香为了让父亲睡得舒服,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席子扇凉爽;寒冬腊月,为了让父亲的被我暖和一点,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先把父亲的被窝睡暖和。说是被窝,其实穷苦人家,大冷的冬天,那被窝基本上也只是席子而已。

正因如此,黄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二十四孝子》中就记载了他的事。黄香也成了“孝子”的代表。

每一个人,都需要孝敬自己的长辈以及长辈们的亲人,如果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每个人都应当这样做。

从小教育孩子从孝顺长辈开始。孩子懂得尊重长辈,也就懂得尊重传统,尊重历史,自然也会尊重社会文明。

孩子具备了这些素质,离经叛道的事自然少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也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可见,一个“孝”,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品。

“孝悌”本是高尚的情怀,《三字经》和《论语》都表示懂孝顺顾手足的人,不大可能是坏人。

然而,万事有个度。若是毫无原则的愚孝,那另当别论了!愚孝越多,副作用越大。

正如书中所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

《三字经》是主张人要不断学习的,但是《三字经》也强调做人在读书学习前面。这才有“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说完了做人的品行,下面就开始说读书学习了。

《三字经》虽然每一句三个字,但是通篇文章脉络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为启蒙儿童引路。

孩子从小选对方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可以为这孩子的人生避免有很多弯路和烦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