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初識一百六七


臣道

其一百六七

人臣之論:有態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聖臣者。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內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難,民親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愛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應卒遇變,齊給如響,推類接譽,以待無方,曲成制象,是聖臣者也。故用聖臣者王,用功臣者強,用篡臣者危,用態臣者亡。態臣用則必死,篡臣用則必危,功臣用則必榮,聖臣用則必尊。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韓之張去疾、趙之奉陽、齊之孟嘗,可謂篡臣也。齊之管仲、晉之咎犯、楚之孫叔敖,可謂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謂聖臣矣。是人臣之論也,吉凶賢不肖之極也。必謹志之而慎自爲擇取焉,足以稽矣。

有言: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爲臣者不凌駕於君,不傲驕其民,不懶惰其政,善守其職,善盡其責,足以爲良臣者也。

是故,如殷之伊尹、周之太公者,上可以匡扶其君,下可以養化其民,大人也;如齊之管仲、晉之咎犯、楚之孫叔敖者,上可以諫其君,下可以生養其民,能臣也;如韓之張去疾、趙之奉陽、齊之孟嘗者,上不可以諫其君,下不可以護其民,雖然聲名顯赫於天下,利其所居國者,猶有可取之處也;如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張儀者,騰口厲舌以攪動天下,翻雲覆雨以顛覆國邦,雖有縱橫捭闔之術,瞞天過海之能,不足以爲人君取法也,不足以爲社稷慶幸也。此所以一時之僥倖不可凌駕於萬世之法制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