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一张历史照片

/沙月

时下,有对联曰:

千元户万元户比不上拆迁户

奸邪人无赖人欺得过老实人

70、80年代,在公务员月工资人平20多元的时候,当上万元户的人和人家很荣耀,其标配是:小拇指粗的黄金颈链、大哥大、BP机、貂毛领大衣。

时过境迁,尽管有人计算了一下,根据CPI最新数据与30多年前比照,当年万元户相当于今天的亿元户。但是,拆迁户,这个词,还是势不可挡地金光四射了起来。

今日逢场合,买单溜刷,下单利落,做人不贪枪,讲人品,就有葡萄人背地鬼酸鬼酸酸:那当然咧,他是拆迁户。

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拆”字满街,街上常有反拆、反暴力拆的黑白横幅。到了第二个十年,“拆”字依然满街,但是横幅很少了。在一个饭桌上,有人拍桌大骂:老子千年等一回,么样又黄了咧!原来,他那地,传说了好久的拆迁信息被辟谣了。等拆,盼拆,喜拆,一时间成了底层百姓企图一夜暴富的所有表情。

第三个十年刚开始,路上扫地的环卫,是拆迁户;路边除草的园林,是拆迁户;天天在麻将桌上过通宵的麻木,是拆迁户;城中村,矗起了“拆迁楼”“拆迁园”,一幢楼、一个社区都是拆迁户……一时间,拆迁户似乎遍地开花了。据说,江浙沪地区新出现的整整一个疯狂炫富的阶层,就是靠拆迁发达的。其他地区,很多平平无奇的普通乡民市民,因为一个“拆”字跻身进了百万富豪、千万富豪的行列。虽然与财富顶端的亿万富豪不可同日而语,但依然让不少人非常红眼,希望自家墙上也能画有一个“拆”字。

其实,看看物价,再看看荷包,在好地段,百万,只能买到一个普通的厨房;千万,才能买到可以住的配套住宅。这种情况,与90年代差不多。当然啰,百万,千万,毕竟比十万要宽裕得多。

不过,又有传说,2020年开始,旧城区“拆改”将陆续变更为“旧改”。看来,“拆迁户”名头,除了还在进行中的乡村改造外,短时间内也会与“万元户”名头一样,送进博物馆。

不由得想起一张历史图片:一扁担挑了一两麻袋纸币去粮店买米。不寒而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