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對叨陪祖孫情

                            一    博物

這是春天裏一天的卯末時分,有慶非常準時地起牀了,天還未亮,偶有公雞喔喔地啼叫,也能聽見左鄰右舍的起牀聲或夫妻倆的對話聲,在寂靜的清晨裏,所有聲響都顯得十分清脆分明。

有慶首先掃灑了裏屋,再清掃完庭院,“昨夜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院裏一株桃樹開滿了花,一夜風雨落了一院花瓣。收拾乾淨院子,在“晴耕雨讀齋'’的書桌上拿出墨準備研磨。

蹬蹬蹬一串微小的腳步聲響起,一個歲的男孩走進書房,攀上書桌的椅子,趴在桌子上說:“爺爺,我來磨墨”

有慶欣喜地笑了,不僅僅是對小孩善解人意的幫助讚許,而是對於自己二十幾年的耐心等待終於盼來了迴向,他有四個兒子,十個孫子。本來,他一心指望兒子能子承父業,科甲功名,但世事難料,長子芳蘭聰明慧質,不幸夭壽;次子昌和戇直魯鈍,不喜讀書;三子昌平,四子昌求,都資質平凡,難折蘭桂,是以順其自然,不加強求。幸好孫輩中有兩人展露頭角,一個是昌和長子隆崢,一個是昌求次子隆岑,後來過繼給芳蘭,續接香火。

有慶給硯臺注入清水,少年便專心致志地轉動墨柄,磨起墨來。磨墨是一件十分要耐心的事,有慶通過這件事來觀測自己的子孫,他們中‘很多人耐不下性子,磨不了幾圈,頻頻地問:行了嗎。要麼乾脆推脫要拉屎要撒尿要生火,有的一到磨墨就喊肚子痛。唯有隆崢和隆岑,靜如處子,一氣呵成,從不喊手痠手痛,磨出的墨汁均勻,粘稠適中,書寫酣暢淋漓。

有慶自然對他倆疼愛有加,恨不得將一生的經綸傳授給他倆。世間的父母都有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景,但又有多少人心想事成了呢?

《論語》中說:唯有上智與下愚不移也,又說生而知之爲天才,學而知之爲次,困而學之又次之,不學不知便爲愚鈍。說的是一個人的稟賦,有人天生擅長讀書,有人擅長動手操作,有人擅貿易制財,但在“士農工商“的年代,讀書是家族興盛的重要路徑,沒有之一。

有慶選擇隆崢和隆岑作爲衣鉢傳承,看中的是他倆的靈氣與悟性。兩人俱命帶文昌,傷官佩印,運走印緩,十分利讀書,真乃天賜麟童,繼承書香。

春天,他帶着他倆去田間地頭,教他們辡認花草蟲魚,當年,孔夫子教他的兒子說,讀《詩經》可以賦比興,可以識鳥獸蟲魚。學禮可以懂應答,知進退。

有慶指着一簇草對隆崢隆岑說:這種叫犁頭草,據你太祖編撰的《會昌民間神農本草經》記載:”葉似犁頭不耕田,蛋作藥引些許鹽。腰痠腿痛服兩劑,通體舒暢賽神仙“。

隆崢拔了一瓣葉子,興奮地叫:“真像爸爸耕田的犁。爺,我爸常幹活回來用拳搗着腰喊痛,我們今天拔了這些草回去熬了湯給他喝,腰就不痛了。”

有慶點頭讚許。

在有慶的指導下,孩子們認識了夜夢草,燉大頭魚可以治頭痛;野莧菜燉排骨可以排腎結石;金杞毛可以止血;車前草可以利尿;艾草能作仙人凍。苧麻的皮可以製成繩子,是納千層底的最佳材料。


學習,從實物中獲取第一手學識的方法叫博物。

              二      識字

經過了博物的鍛鍊,在孩子的腦海裏銘刻了一種“學習“的概念,再進入抽象枯燥的文本學習,大家通俗觀念裏的讀書。

有慶花了半年時間教會了隆崢和隆岑造字方法,兄弟倆興奮異常,覺得漢字非常有趣。

隆崢說日頭加一點是日字,隆岑說下弦月彎彎是月字,隆崢說日月同輝是明字,隆岑說明字空了是曌字。隆崢說一把刀將牛角和牛剁開是解字,隆岑說坑裏交叉放兩根竹子是兇字…兩人就這樣造字接龍,常常玩得廢寢忘食,不亦樂乎。

有慶看着,心裏充滿了快樂,人說一生得一明師足矣,對老師而言得一高足何嘗不是件幸事。

            三              讀經

           

識字之後呢,有慶開始傳授四書五經。

四書指的是《論語》 《大學》    《中庸》《孟子》

五經指的是《周易》《詩經》《春秋》《尚書》《禮記》。

這些是清朝科舉考試的課本,每一個有志於讀書科舉生員必須將這些課本讀的滾瓜爛熟。在現代,幾乎已經沒有人能夠全部熟讀,時代不一樣了,那些價值觀,人生觀對於今人而言都被斥爲封建迷信。

但對隆崢隆岑那時而言,這些都是價值連城的瑰寶。

有慶講得頭頭是道,二子聽得如癡如醉。

有慶道:

《大學》可以將男人塑造成頂天立地,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的猛男。

《中庸》可以告訴你做仼何事的一個度,喫飯別喫少了,會飢壞胃;喫飯別撐着了,會胃脹。做人近之不遜,遠之則怨,剛剛好的距離。

《論語》可以告訴你全方位的做事方法,做人方法。

進取時"雖千萬人吾往矣"。

隱藏時乘槎於海。

先在一個領域做精,然後學而優則仕。

《周易》是本開啓智慧之書:知命者見於未萌,糊塗者暗於事成

《孟子》告訴人們要有喫苦精神:天降大仼(大財,大官,大美女,大技術)於斯人也,必苦其心智,飢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然後纔有所得。

《禮記》告訴你人生天地間,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來來往往,要用一種儀式來對接。

《春秋》告訴你說話,寫文章時,不能直說的事,要用別外一種方式來表述。

隆崢隆岑經過四書五經的浸潤,與同年人相較,氣質見識已截然不同。行路有氣度,邪氣不侵;做事有法度,準穩狠,一做準成;做人有情義,與老人交無膈,彷彿同年;於同年交,博學多藝,彷彿導師;與少年交,溫良恭儉讓,彷彿鄰家哥哥。

有慶看着後人茁壯成長,不由感慨:

孺子可教也。

百年之後,其後人尚儒學者,多繼承書香,知禮行禮用禮,修齊治平,與時俱進,當仁不讓爭做時代弄潮兒,成爲佳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