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端午去“踏龟”

沙月

武汉端午节旧时有“踏龟”一俗。

全国人民都知道,这端午节有许多得忙的,包粽子,插艾蒿,吃盐鸭蛋,吃皮蛋,吃绿豆糕,喝雄黄酒,挂雄黄香包,还赛龙舟,纪念贤士介子推、爱国诗人屈原、孝女曹娥。咱武汉人感觉光是这样被动地驱恶除毒,光是这样悲壮地“娱乐”,是不够的“节日”的,应该主动地强身健体,积极抵御才对,所以才有“踏龟”这样更快乐更大众的“娱乐”。

清代道光年间,端午那日,各行各业都放假一天,武汉全城老幼,呼朋引伴,去往大别山,在山上热烈的饮酒唱歌,大呼大叫,自娱自乐,称作“踏龟”。清代游历汉口的儒商范锴作《汉口丛谈》记云:“五月端午节,估业家各停作一昼,剧饮歌呼,招朋结侣,齐上大别山,谓之踏龟,盖大别山俗呼为龟山也。”

今日汉阳城内,还存大别余绪一脉,就是被叫作“龟山”。龟山,在汉水与长江汇合点的西南侧,前临大江,北带汉水,东西全长1800米,海拔高度90.02米。龟山,古名大别山,又有鲁山、翼际山、梁城山等别称。

龟山与江东蛇山对峙,一山带两江,杂树丛生,古木参天,野藤苍苍,摩崖处处。山麓有晴川、铁门关、南岸嘴、莲花湖、月湖、琴台等殊色名胜,加之大禹传奇,知音传奇,三国洗马传奇,祢衡传奇,桃花夫人传奇,黄兴传奇,向警予传奇等,至今仍然不失为端午“踏龟”好去处。

站在龟山之巅,俯瞰“烟雨莽苍苍”孤帆远影,“历历汉阳树”汉阳江滩,“天堑变通途”长江第一桥,仰望曾被誉为亚洲第一高的“武汉电视塔”那个地标式的建筑,这是许多武汉人美丽的珍贵回忆。我的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周末,都跟着我,带上几个小伙伴,从古田徒步到江汉一桥,涉过汉水,兴冲冲地“踏龟”而“乐不知蜀”。转眼间,我儿子的儿子,已经是一岁多的小伙子了。龟山依旧。

龟山,高不足百米,并不伟岸,但是,她却是默默守护两江五千多年,与江城父老相伴五千多年。我可以想象五百年前,当范锴看到武汉百姓端午时节,挽着香包,挂着咸鸭蛋,携妻挈子,兴高采烈“踏龟”的盛况,是怎样地振奋,怎样地新奇!

制“踏龟”竹枝词一首,穿越到道光端午去:

白云灿处草烟菲,

采艾猜拳酒梦肥。

东麓伞花撑日艳,

晴川阁外闹余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