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你好

文/巫婆梅

節日總是在期盼中到來,又在不知不覺中結束。端午節,上半年最後一個有假期的節日,已經結束有好幾天了。

小可愛因爲皰疹性咽頰炎,已經有十多天沒上幼兒園了。看着幼兒園公衆號裏發的文以及照片,小可愛說她也想包糉子。

說實話,在喫的這方面,我是一個懶人。如果不是我喜歡的,我會選擇去外面買,而不是親自動手做。恰好,糉子於我就是這樣一種食物。

小時候,糉子的誘惑力之所以大,我把它歸咎於當時的食物匱乏以及經濟不給力。還記得每到端午時期,老媽便會摘一大簸箕的新鮮糉子葉回家。端午的前一天,就是我和姐姐蹲到腿麻的日子,因爲洗一大腳盆的糉子葉。

老媽會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包糉子,我和姐姐則在一旁點芝麻喫。老媽雖然擔心芝麻不夠,卻也不會阻止我們倆的小動作。老媽包完糉子後,我和姐姐會幫媽媽把糉子綁起來,每五條糉子綁一紮。最後,拿起剪刀把多出來的糉子葉和糉子帶剪掉。

熬糉子,是一件很漫長的事,一大鍋的糉子需要用柴火熬上一個晚上。一年中攢下來的木柴,除了冬天燒水洗澡,用得最多的就是端午了。老媽肯定是睡不好的,因爲夜裏要去看竈膛的柴火有沒有滅了,或者看看柴火有沒有掉地上。

端午的一大早,糉子已經準備好了。那時候的端午並沒有假期,老媽早上提着糉子到村子裏拜神,而我們幾兄妹各自吃了糉子便匆匆忙忙去上學。端午那幾天幾乎是不喫飯的,只吃糉子,因爲糉子裏面不僅有豆子,還有花生芝麻和瘦肉,一個糉子裏比一頓飯的材料要多多了。

端午一過完,鬧肚子跑廁所便是老媽最常見的事。即使老媽每一年都說下一年端午不包糉子了,但下一年又再上演這個片段。

長大後,吃了各式各樣的糉子。長條糉、五角糉、甜的、沒有味道沾糖喫的,雞肉鮮菇餡的,鹹蛋黃豬肉餡的......漸漸地對糉子無感了,我想大概是因爲我本來就沒有多愛喫糉子。

孩子爸和我相反,他愛喫糉子。過年回家,早餐都是以糉子爲主,一天可以喫4,5條糉子。這兩年春節在家,孩子奶奶都會讓我學着包糉子,說孩子爸有多愛喫。孩子爸總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希望我馬上動手去學包糉子。

事實是,我會讓他很失望。我是真的不想包糉子,孩子爸是個成年人了,想喫大可以買來喫。包一次糉子的實際費用已經夠買幾個了,再加上時間精力,還不如去外面買來得快。

可就是這麼懶的一個我,一個這麼不願意學包糉子的我,卻憑着記憶包了人生的第一次糉子。爲什麼要憑記憶呢?因爲帶着小可愛,根本沒有時間給老媽打個電話問問應該怎麼做。

帶着小可愛從市場買了1斤糯米,1把糉子葉和1扎糉子帶。早早就把豆子泡好,糯米泡了一晚上。農曆五月初四的早上,招呼小可愛喫過早餐後開始洗糉子葉,小可愛也跟着我一邊玩一邊洗。

糯米和豆子混在一起後,忽然想起還沒有放鹽,糯米也還沒有炒。於是放了幾勺鹽後胡亂攪拌一番,鍋裏放油後把糯米豆子隨便翻炒一下。從來沒有想過炒1斤糯米是這麼喫力的,不由得想起以前老媽要炒幾斤糯米,那得多大的力氣多累啊。

終於一切準備就緒,五花肉和瘦肉、芝麻、綠豆。拿起糉葉,憑着記憶捲了個尖角,裝上糯米然後五花肉和瘦肉粘上芝麻,鋪上綠豆再放入一勺糯米,最後封口。記憶中封口是最難的,因爲封口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才最牢固,也因爲封口做得不好,糉子不好看。

將近2小時後,12只糉子終於包好了,小可愛拿剪刀把糉子的邊邊角角修剪一下。終於忐忑地把糉子放到鍋裏熬煮,忐忑是因爲老媽以前和我說,她第一次包糉子很多都爆開了,煮成了糉子粥。

糉子下鍋後,也不管結果是什麼樣了。帶着小可愛睡午覺的時候,小可愛說媽媽我第一次包糉子(雖然她是在搗亂),我說媽媽也是第一次包糉子。熬了4個多小時,12只糉子終於出鍋了,完好無損。小可愛開心地喫着糉子,讚不絕口地說真好喫,真好看。

看着小可愛滿足的表情,忽然想起老媽對我和姐姐說的話:你們現在不學包糉子沒關係,等以後有了家庭自然就會了。

以前沒能理解老媽說的話,總以爲有了家庭是因爲需要承擔起家裏過時過節拜神的禮節,不得不去學習。現在才明白,有了家庭自然會有孩子,或許我們不能給孩子所有東西,但總想給孩子力所能及的。

可能我們不會因爲愛自己的人改變,也不會因爲自己愛的人而改變,但總會不自覺地爲孩子改變。從前的我,可能脾氣很差,卻會爲了孩子去試着收斂一些以免孩子像自己一樣。從前的我,可能很懶,懶得連煮飯都不願意,現在卻願意花上半天時間爲孩子煮一頓可口的飯菜。

原來,一個人成爲了媽媽,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原來,我們是老媽最愛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