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有感(之二)

昨天把《白夜行》的故事梗概,大概介绍了一下。今天想就这部书,再谈谈自己的看法:童年的伤痛,是一个人内心黑暗的根源,那么如何能走出这种阴霾。

刚好,最近看了塔拉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里面女子塔拉,自幼就受到哥哥肖恩的凌辱,拽头发、把脸摁到马桶里。父亲也从不怜惜这个女儿,干活把大脚趾几乎骨折都不管不问,继续干活。

所有受的身体、精神的折磨,父母都看在眼里,却都不作声。甚至到后来,塔拉意识到这种不公,向父母哥哥讨回一句公道时,虽及时逃脱没被哥哥杀了,但也被家庭孤立,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

同样是忍受巨大的悲痛的童年,塔拉最后终于变得自信、阳光,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没有陷入自虐或互虐的境况。

应该说是完全有别与《白夜行》中的人物雪穗和桐原亮司。

感觉,造成白夜行男女主人翁诸多不幸的根源,在于一下几点。

一是家庭、社会背景的差异。塔拉虽然遭受不公,但并未受到大众的指点、恶语相加。

二是自我内心的不同。

塔拉努力、自学精神强,加上强烈想冲出原生家庭,获得身心的解放。她没有什么过分需要仇恨的因素。

可是雪穗与桐原不同,他们是见证迫害雪穗摧残雪穗身心元凶的亲眼目睹者。两个不幸的孩子,都缺失父母的沟通、爱和引导。

如同《何以为家》中的赞恩,父母只顾生下孩子,但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把年仅十一岁的女儿卖给一个老男人,最后早早夭折。十二岁的赞恩,就不得不离家出走,过着流浪汉的生活,期间还好心地替一位母亲养着一个没有签证的黑人小孩。

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不少孩子童年遭受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竟然有父亲QINFU女儿,天理难容的事。

以此对比,人不能因为童年不幸的遭遇,就此一生揹负沉重的压力。应首先自己变强,突破自己家庭、社会以及自我的藩篱,将不幸,变成自我独立、自强、自立的动力。

适当的时候,采用合理的方式,讨回公道。

不能进入恶性循环,用自己脆弱的一己之力,来对抗黑暗与不公。

如同林清玄所言,内心的柔软、阳光,是一个人的本质。不要让灰尘一直蒙着自己的眼睛。要学会借助外力,清除内心魔掌。即是助己,也是帮社会除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