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復現過最複雜的可視化作品之「大西洋古抄本」(上)

前面還有好些坑要填,不過最近古柳啃了個較複雜的、Vue 實現的可視化作品的源碼,雖然還有很多內容沒看,但最核心部分涉及的各組件都有跟着實現了下,如何work的也過了遍,心裏有數多了,於是就想趁熱簡單分享下、小結下。目前實現的效果如下。
鏈接:www.codex-atlanticus.it/#/

在很久之前的「可視化作品分享:第3期 | 好評來襲 - 2020.10.17」一文裏,古柳就有提到,大概幾年前偶然看亞賽大人的微博才最早知道的這個作品。
鏈接:https://weibo.com/2148509850/Hs2T76OAN

而且因爲差不多是同時知道「大西洋古抄本」和2.5D的「中國科技城市」這兩個內容豐富、栩栩如生的作品,所以在古柳記憶裏自然地將它們綁定在一起,每次想起都會一同浮現。
鏈接:https://weibo.com/2148509850/HzuYZ5eTo
鏈接:https://www.abacusnews.com/china-tech-city

說起來,對於那些看過的可視化作品,古柳心中有個簡單粗暴的劃分就是,以一年多前真的正兒八經、下定決定學 D3.js,並且開始輸出相關內容和建交流羣等爲界,對在那之前和之後接觸的作品有着非常不同的印象,會很自然而然被區分開。

想起以前還是啥也不會時,潛移默化地接觸了許多作品,使得古柳對可視化逐漸生髮出喜歡,除了上面兩個,再舉兩個例子。
鏈接:http://histography.io/
鏈接:http://www.species-in-pieces.com/


而想不到現在終於能復現出其中一些複雜且優秀的作品,就覺得一切很神奇。

這兩天和一位新加上的自稱“還什麼也不會,無論是代碼方面,還是設計方面,都只是一個羨慕的旁觀者”的羣友聊天時,古柳說道“也許一年後啥都能實現了”,雖然沒多解釋,看起來像很稀疏平常的一句話,卻一定程度就是古柳當下真實的感想。

其實不論以前還是現在,一直有安裝查看網頁用到哪些技術棧的 Chrome 插件——UI StackWappalyzer 等,所以在一次次看到那麼多漂亮的可視化作品居然都用到D3.js,因而知道了這個庫的強大與流行。

而上面兩個作品,雖然沒用到 D3.js,但藉助插件古柳也得以知曉它們都是 Vue 框架實現的,只不過以前一直不會前端,曾經覺得這麼複雜的源碼、這麼棒的作品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搞懂並復現出來(哪怕一兩個月前也還是這樣的想法),更何談做出類似優秀的作品。

拿“一輩子如何如何”這樣的話來說事,可能有些誇張與矯情,但卻是清晰記得有過這樣的想法。哪怕後來學了 D3.js,復現過簡單的作品,也能自己搗鼓些小作品,但總覺得止步於靜態圖和click/hover/mouseenter之類的簡單交互效果,一直不會複雜交互,長久存在的瓶頸無從突破

記得去年10月份復現 Wendy Shijia「埃舍爾畫廊」作品那次,羣友老塗說覺得我復現完水平大幅度提升,但自己卻知道並沒有。

看起來複現出來的效果很接近了,但其實很多地方做的仍不好,而常規的佈局、繪製元素那些其實和之前實踐過的都沒有太大差別,也不是在這次裏提升或掌握的,知道 D3.js 的繪圖流程,其實就沒有太難的地方。具體實現過程見:「Wendy Shijia 的「 Escher's Gallery」可視化作品復現系列文章(三) - 2021.12.17」

時光荏苒,從那次之後雖然繼續有過不少實踐,但一直感覺進步不大,複雜交互方面也一直沒有太多涉足。


拿比較近的一個作品,即紀念並祝福乃團成員「松村沙友理」畢業快樂的B站視頻播放量可視化來說,因爲太久沒寫過tooltip,連最簡單的交互都很是生疏,於是一直犯懶擱置着沒加交互、更沒完善並開源。其它具體實現過程見:「用可視化的方式祝福小偶像畢業快樂(下) - 2021.05.10」

後來雖有再優化過,也只是加上月份信息和 legend 圖例,還是因爲要投稿給傻蘋果🍎的應援組而被指出可以優化下的。


不過還沒確認是否最終有收錄到會寄給🍎的紀念冊裏,並給配上日文註釋說明等等,有待後續跟進。

文章也蠻長了,其實想說的就是複雜交互一直是古柳的一個瓶頸,一直無從克服。那這回又是如何突然有那麼大的進步,復現出那麼複雜的而且還是 Vue 實現的可視化作品的呢?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最後歡迎加我一起交流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