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烹調

不同海鮮的營養和烹調方式

    海鮮按照種類可以分爲魚、蝦、蟹、貝,它們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其中魚、蝦的蛋白含量約在15%~24%之間(與畜禽肉含量相當),蟹、貝的蛋白含量約在5%~15%。

    海鮮的脂肪含量在1%~10%之間,該含量低於畜禽肉,很適合減肥者,且主要以多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爲主,有利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利於視力和大腦健康。金槍魚、三文魚、鱈魚、鯡魚、秋刀魚等EPA、DHA含量尤爲豐富。

    海鮮除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優勢外,鐵、鋅的含量也很豐富。鋅含量最豐富的海鮮是貝類,其中鋅含量超過9毫克/100克的有扇貝、赤貝、牡蠣等,學齡前兒童、孕婦及乳母比較容易缺鋅,建議多喫點。鐵含量達到10毫克/100克以上的海鮮有蟶子、蛤蜊、海蔘等。喫50克即可達到女性鐵推薦攝入量的1/4以上。

  怎樣烹調最營養?

    烹調方式中營養保留最好的方式是蒸,其與水接觸少,可減少B族維生素等可溶性營養素的損失;除了蒸還可以煮、白灼,三者與煎炸烤相比都屬於低溫烹調,可減少EPA和DHA的氧化損失及雜環胺等致癌物的產生;此外海鮮新不新鮮,採用清蒸、水煮、白灼的方法也很容易判斷。

    如果採用爆炒的烹調方式,建議先將海鮮用沸水焯2分鐘,這樣除了能減少烹調時間和營養素流失外,還能去掉貝殼類海產品的部分泥沙。

    自助餐或日料裏常常有冰鎮的生海鮮,其實直接生喫未必營養,如三文魚、金槍魚等體內含有分解維B1的酶,長期大量喫容易引起維B1缺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