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戏骨直播带货被骂哭:你穷,就是因为太要面子 1.老戏骨直播带货,晚节不保? 2.程序员改行服务员,自甘堕落? 3.你穷,就是因为太要面子!

某天我出门吃路边摊,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


三个男人围坐在一团,边喝酒吹牛,边抱怨工资低难养家。


我坐在旁边桌上,突发奇想问老板:“你为什么只在晚上6点后出摊,白天呢?”


正在烤串的老板憨憨地笑了一下,说:“白天我在工厂上班,5点下班后才能来出摊呢。”


喝酒吹牛的那几位听到这句话,顿时沉默了。



你看,其实工作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更是处处都有。


但总有些人,又穷又不肯吃苦,还要在网上做键盘侠,肆意辱骂那些努力挖掘机会的人。


1.老戏骨直播带货,晚节不保?

提到演员张晨光,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绝对不会不认识这张脸!



他是《流金岁月》里,蒋南孙的爸爸;

他是《都挺好》里,提携苏明玉的蒙总;

他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泾阳富商吴家的大当家……


从1983年接拍第一部戏至今,杨晨光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38年。


可是他最近一次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却被一众网友骂哭了。



事件的起因是,张晨光通过直播带货,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一直有不怀好意的网友进场“看戏”,不停发弹幕质问他:

为什么不好好拍戏,却要来直播带货?


一开始,65岁的张晨光尽量让自己的视线避开弹幕,克制负面情绪,眼眶泛红,强忍泪水。


可是“键盘侠”们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越骂越凶,揶揄他:这是卖货和演技相结合吗?


连续被质疑了几个小时的老戏骨实在绷不住了,屏幕上“晚节不保”这四个字深深扎在了他的心里。


张晨光一边抹泪,一边鞠躬道歉:一路走过来三十几年,我在演艺事业上兢兢业业,每一个角色我都都想扮演好,包括如今的直播带货,想要用自己的另外一个才能来表现出来。


如何看到演员“下海”做带货主播?


对于很多演员来说,直播带货就像是他们的“第二职业”。


演员的名字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有人愿意把个人品牌的价值变现,自然也有观众、粉丝愿意为其买单。


产品质量好,立的是自己的口碑;产品质量差,砸的是自己的招牌。


可怕的不是演员带不带货,而是四处打嘴炮的键盘侠,自己不愿意努力挣钱养家,还要嘲笑别人的经营手段。


2.程序员改行服务员,自甘堕落?

如果说老戏骨直播带货是“晚节不保”,那么大学生放着好端端的程序员不做,改行去火锅店端盘子,是不是会被嘲讽“自甘堕落”?


90后小伙赵梦昊毕业于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去火锅店当服务员。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气得捶胸顿足,认定儿子这书是白念了。他甚至威胁儿子:再干下去,回家就打断腿!


但赵梦昊觉得360行行行出状元,服务员并不低人一等。


他心里还有一个小目标:当店长,到时月薪能拿到两三万,“相对于做程序员的其它同学,薪资待遇还是很好的。”



与赵爸爸的观点相似,很多人认为国家和小家辛辛苦苦培养出这么一个大学生,结果他居然选择了不需要学历就能做的职业,简直就是对高等教育的侮辱。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赵梦昊的愿望很实在,有人工作是为了改变世界,可有人的目标就是想多挣点钱。


总有人批评大学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可是为什么有人“低肯就”了,还要饱受争议呢?


更何况,正如赵梦昊说所:目前火锅店的一线门店,有30%的人都是大学生。



我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对于服务行业的理解一定是远超文盲,或者是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


尤其是有潜力做程序员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能力、学历基本是大幅超过同事,做服务员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只要认真努力一点,他们势必很容易做出成绩,并且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学历高,应该是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性。


而不是顶着高学历的光环,就非得做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甚至哪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端盘子先养活自己再说。


而且,服务行业要想壮大,也很缺这种有高学历,又在一线工作过,了解客户需求的人啊!


3.你穷,就是因为太要面子!

不论是老戏骨直播带货,还是程序员转做服务员……


为什么总有人过度关注别人的职业选择,甚至不惜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嘲笑、批评呢?


说到底,都是因为有些人,既要面子,又仇富。


2021年,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最不容易赚钱的一年——

疫情之后,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很多产业(比如跨境旅游)依然处于寒冰期。


可是同样的2021年,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最容易赚钱的一年——

外卖跑腿、滴滴代驾、短视频带货、直播电商……到处都能赚到钱,很多人甚至能在主业之余,再干一份副业。



2017年,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零工经济”报告显示:在美国和欧洲,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口占到了20%~30%。


过去,零工可能只是体力劳动的外包,比如像快餐、零售等行业提供的兼职工作。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脑力和专业工作也可以被重组、外包,比如,我们可以下载一个财务管理软件,找一位会计师。


同样的“零工经济”趋势,也出现在中国,出现在我们身边。


美国资深研究员戴安娜·马尔卡希,在《零工经济》一书中提到:


零工经济其实是一种基于技能的经济。

在传统经济下,我们都是用“员工心态”问自己,“我能找什么样的工作”。

而在零工经济时代,我们应该用“机会心态”问自己,“我能做什么,以及我能创造什么价值”。

新的劳动力市场不再只看重学历、职称这样的传统成功标志,而是更关注你能为潜在的雇主和客户带来哪些具体的、可展示的技能和能力。

拥有“机会心态”的人,会积极地跟别人建立联系,学习新技能。

即使是在全职工作的情况下,他们也能从战略性的角度去思考,当前的工作能提供什么样的技能、经验、人脉和知识。


换言之,只要你有技能,甚至仅仅是有时间、有力气,就能通过一份零工赚到更多钱。


过去,一个人穷还能埋怨“没机会”。


可是现在,如果一个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人还要抱怨自己赚不到钱,大概率是因为自己太要面子,不肯低头赚钱。



电影《让子弹飞》里,姜文有句经典台词:我是想站着,还把钱转了。


站着,说的是尊严,比如经商不投机倒把,打工不浑水摸鱼,不是说人不能转行,不能选择那些“抛头露面”、“伺候人”的职业。


人生最大的可悲,不是穷。


而是明明自己穷得叮当响,还要笑别人奋斗的姿势不够体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