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尚風靡記》穆勒鞋曾代表性暗示,高跟鞋曾是避“雷”的 1.時裝和生產力的關係 2.時裝和文化的關係 3.時裝和經濟的關係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

時尚,是一個輪迴。

這話說得有道理,生活中可以看到,時尚的風潮在不斷地輪迴。

20世紀60年代流行的喇叭褲,到了20世紀70、80年代再次風行,到了現在,微喇的褲型因其對腿型起到極佳的修飾效果,一直長盛不衰。

同樣,一條小黑裙,或者一雙高跟鞋,其之所以能流行,都自有其各自的優點,或能讓穿着它的人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或能成爲穿着它的人用於提升自信的砝碼。

服裝出現最初,是爲了保暖禦寒,隨着經濟的發展,後來才逐漸演變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時裝。那麼,時裝在歷史上是如何出現的呢?它們在歷史上又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

帶着這個問題,我翻閱了《時裝風靡記》,作者張緲在書中提到這樣一段,張愛玲在《小團圓》裏,對時裝做了堪爲經典的解讀,她說:

一件考究衣服就是一件考究衣服,於她自己,是得用;於衆人,是表達她的身份地位,對於她立意要吸引的人,是吸引。

她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服裝之所以成爲時裝的奧義,我深以爲然。而張緲在《時裝風靡記》中,用時裝真實的發展歷程解讀了時裝與生產力和時裝與文化的內在關聯。

《時裝風靡記》不僅僅是一本有關時裝的歷史,它因其以各種關於時裝的小故事和漂亮的插圖,更是一本頗具趣味性的科普讀物,從事服裝行業的人,甚至可以將它作爲一本專精的行業詞典來使用。

1.時裝和生產力的關係

工業革命的到來,讓手工製作的服裝逐步轉變爲工業化生產,時尚產業的工業化讓原本只有貴族消費的起的高檔服裝進入尋常百姓家。進而又催生了口紅經濟、網紅經濟。

從《時裝風靡記》中,我看到了多種時尚產品產生和變化的過程,也看到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對時裝發展的影響。

比如:襯衫、睡衣、領帶原本都是貴族的專屬,主要是因爲其造價高,不易打理。在工業革命以後,襯衫、睡衣不僅僅只有亞麻製品,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面料,領帶從繁複的蕾絲製品,進化成現代這種簡潔的樣式,這些足以令人驚歎生產力發展的力量。

2.時裝和文化的關係

我現在看來可以慵懶、可以時尚、可以家居、可以通勤的穆勒鞋,在它誕生伊始,居然充滿性暗示;而誇張有如18世紀英國喬治王朝的曼圖亞(Mantua)女袍,長方形的裙身因爲超寬,再優雅的女士穿着它過狹窄的巷子,也需要像扭發條一樣將裙身“咔嚓”扭到90度,然後再身姿曼妙地扭回來。

這樣的隱晦時裝寓意、這樣誇張的時裝審美,固然有時代的因素,也受到當時文化的影響。可見時裝的發展無法脫離時代,時尚和流行也依託於文化背景而生髮。

3.時裝和經濟的關係

現在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流量明星和網紅帶貨的產品都能賣得不錯,我也經常會跟着明星和網紅的推薦嘗試一些新東西。

不過這種現象可不是現在出現的。

假髮在路易十三推動下掀起了一股風潮,他聘請48個假髮師傅爲他服務。

高跟鞋在路易十四身體力行的推廣下,成爲整個歐洲上層階級的必備服飾。

可見,過去人們就知道名人效應在時裝流行趨勢方面的重要作用,名人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經濟條件,擁有比常人更大的影響力,從而更能對時尚潮流產生影響。

英國作家琳達·格蘭特(LindaGrant)曾在她的書裏說,就是在那個早晨醒來的時候,我知道我一定要有一雙高跟的、穿起來不是很舒服的,事實上根本不可能舒服的鞋。它所傳遞的信息是——醒目,活出精彩。

高跟鞋如是,其他的時尚單品也同樣存在着意義。

運動鞋從運動所需到時尚單品,形成持續到當下仍沒有絲毫退卻之意的時尚風潮。

闊腿褲,意味着對當年的男性審美(傳統的女士裙裝)說不。

穿Polo衫爲什麼要立領,因爲它不但方便運動還能遮陽。

看,每一種時裝都不是脫離實際需求存在的,它們都是歷史上的經濟文化與時裝文化發生碰撞的產物。

《時裝風靡記》中還談到了很多時裝單品,每一件都有專屬於它的故事。它可以作爲時裝業人士的實用詞典,也是時尚愛好者惡補時裝知識點的祕籍。

高級定製,並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宣稱自己可以製作。但《時裝風靡記》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了擁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