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真實故事,見證現實裏的醫者仁心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裏分享了“醫院奇聞錄”紀實系列的《白色記事簿》,有小夥伴說看了電子版,也跟我談了感想,說是沒想到醫護人員在病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心力,爲病人付出那麼多。

這一點我是有所瞭解了的,過往也有很多書籍是講醫生經歷的真實事件,只不過可能沒有那麼多人分享,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比如:早幾年出的《只有醫生知道》系列(這個系列一共出了3本)、《只有男科醫生知道》和《荒誕醫學史》等。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同爲“醫院奇聞錄”紀實系列的《白色記事簿2:病牀前的戰爭》,這是天才捕手計劃系列書籍中的一本,講述同樣精彩的真實故事。

《白色記事簿2》是7名一線醫護,1位調查記者,關於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真實記錄。我們可從書中看到不同的疾病,以及醫生和患者的心態。

書中記錄的12個真實故事,是12個罕見、疑難和危重病人的艱難求生路,更是醫者與死神的對決。

書中講到的一些病例,令人震驚!

20歲小夥子的血肉骨髓正在被詭異的病菌啃食,直到醫生找到罪魁禍首——馬爾尼菲藍狀菌,才讓他從痛苦的泥潭中得到解脫。

有一羣女孩,她們沒有子宮也沒有陰道,只能靠醫生的妙手幫她們造出來。

病人的肺被白色渣子填滿,爲了救人,醫生醫生不惜立下生死狀。

這些病症看着就很可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見,發生的機率也很小,但是對患者來說,他們一旦被病痛折磨,人生就黯淡無光,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面對以上任何一位病人,醫護人員都會竭盡所能,他們有時會創造奇蹟,有時卻只能默默忍受生命的消逝。

無論奇蹟或是死亡都不會都不會動搖醫生攻克疾病的決心,只會讓他們愈加堅定。

他們清楚地知道:理解疾病背後的個體,讓生者更勇敢,願死者無遺憾,纔是醫者揹負的終極使命。

醫院是檢驗人性真實的殘酷所在。

我一直記得《白色記事簿》裏面的一句話:

“需要漫長護理的女人很可能被拋棄,但如果被護理的是男人,他的妻子往往會堅持陪伴到最後。”

然而,醫院也可能是可以接受陌生人關懷的一個場所。

這裏有陌生的醫護人員,竭盡所能帶給我們生的希望和溫暖。

《白色記事簿2》裏面,幫助被馬爾尼菲藍狀菌折磨的小夥子找到元兇的王澎醫生就是這樣一個溫暖而強大的人。

她爲病人找到了罕見的病因,卻隱瞞了自己患病的事實,病人好起來了,她卻再也看不見了。

以王澎爲代表的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令人動容,然而我想說,她是個好榜樣,卻也是個壞榜樣。

因爲我個人絕不贊同醫生們捨己爲人,醫生們先照顧好自己,纔有能力把幸福帶給更多人。

讀了《白色記事簿》之後,對人生會有不同的認知,再讀《白色記事簿2》必然會有不同的心情。

王少農解讀《晚晴集》時有云:“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指:只要信念一直在,就會有被迴應的那一天。

我們的白衣天使也是一樣的,他們見多了可怕的病症,也一直不懈努力在尋找對策爲人間的生命帶來安康,書中的記錄如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也如是。

無論疫情如何反覆,如何打亂我們的生活秩序。我依然堅定的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外用口罩,內用疫苗,我們終將迎來新生活的秩序感。

在新秩序來臨之前,不妨讀一讀《白色記事簿》系列,多一些對醫護人員的瞭解,也多一點對病人的同理心,更重要的對未來的信心。

打開這本書,瞭解關於疾病的科普,瞭解致病元兇的真相,提高面對病菌的自我保護意識。

打開這本書,看到你從未見過的疾病和人生,經歷一場醫者和病患爲生命而奔赴的戰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