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孩意愿不强,我们的隐忧在哪里?

近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指出,截止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且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为1003.5万人。同比2019年的1179万人减少了175.5万人,下降比例为14.89%。
多孩意愿不强,我们的隐忧在哪里?

这一数据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说“估计未来几十年后,房子已经不是问题了。”有人说“韭菜们不着急,着急的是镰刀”,也有人说“就是生孩子养不起,没钱没时间也没精力,自己活下去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样的议论以观察视角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从个体视角出发,以个人的感受为依据,谈谈这样的数据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个事实在未来对个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养不起”、“房子”的议论可以划归此类。第二类是从社会管理视角出发,谈谈人口下降对未来社会各层面影响的预期,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这一现象的认知。“韭菜和镰刀”的说法集中体现了此类观点。

首先从个体视角出发谈谈这个问题。个体视角中这个问题集中在对“养不起”的议论上,然而秉持“养不起”观点的群体并非以低收入者居,相反盛行于中等收入甚至是中高收入群体者,所以这个“养不起”更多是对养育质量的担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已经习惯于从一家三口的视角出发,预估未来家庭的生活质量、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多孩政策的出现呈现给人们的未来图景中,被拉低的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显然是中产阶层所接受不了的;二、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实现个体价值的途径已经多元化,对通过尽量多的繁衍后代以试图延续生命体现价值,已无冲动甚至嗤之以鼻。
多孩意愿不强,我们的隐忧在哪里?

然后从社会管理视角出发谈谈这个问题。“韭菜和镰刀”的说法实质上是说,低的甚至负的人口增长率,势必造成既往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推手“人口红利”的丧失。然而这一隐忧仅是冰山一角,从长期视野考量,低的出生率造成族群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在以百年为单位的观察视角下,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人口红利”;第二“族群繁衍”。

人口红利的说法,大致是说充足的劳动力为我们国家在以往几十年全球化的大潮中,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绝佳条件,是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推手,然而个人对这一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一定有利于GDP总量的增长,但是在经历了现代化的增长后,人均GDP是否能够相应提高,十分值得怀疑。用形象化的语言说,韭菜多了对镰刀肯定是好事,但过多的韭菜,个体韭菜分享的资源少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
多孩意愿不强,我们的隐忧在哪里?

人口红利的说法不一定靠谱,至少不一定是韭菜的福音,然而低迷的人口出生率从长远看将使族群失去人口基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确实不争的事实。完成现代化走向文明的国家无一不面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迷,族群日益萎缩的局面。美日德英法都面临原有族群生育动力不足的困境,日本因为较保守的移民政策,虽然人口增长率低迷,尚未出现严重的族群危机,相对严重的法国黑人人口占比已经越来越大,黑化已经相当严重。网上盛传的一张照片对比,84年世界杯,法国队几乎全是白人,到了最近已经几乎全是黑人。除去黑人体格在遗传上的优势影响外,本土白人相对数和绝对数的萎缩也是重要的因素。另一个直观的例子,去法国旅游的简单印象中,街头比比全是黑人。

族群的文明程度和生育动力的负相关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个事实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真正忧虑的。低迷的出生率,在长期来看必然导致原有主体族群日益丧失主体地位,最终成为少数族裔将是无可避免的结果。

传统社会,族群只有依靠人数的优势才能保持对社会的主导地位,丧失人数优势的忧虑实质是丧失对社会的主导地位的忧虑。尤其是文明程度高的族群如果被文明程度低的族群所主导,就太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了。

然而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多孩意愿不强,我们的隐忧在哪里?

现代社会无疑是智力和道德主导的社会,至于自己是否属于人数占优的多数族裔并没有那么重要。与其试图通过多生育在生物基因的传承上占有更多优势,不如通过教育将自己的文化基因更多的传承下去更加有意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