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日更难?试试写读后感

曾经坚持了近两年的简书日更,有纠结的的时候,有咬牙坚持的时候,有滥竽充数的时候,那时百思不得其解:日更挑战只有100字这么简单的一个条件,有题材限制么?没有!有水平要求么?没有!必须有人读么?必须有人点赞么?必须有人评论么?通通没有相关的要求!为什么那么纠结于心呢?

某一个周末,读山下英子《自在力》,结合自己7年来在实际生活中“断舍离”的心得体会,连续写了四篇读后感,忽然觉得像是悟出了什么……

为什么在此之前觉得坚持日更很难?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自我设限是最大的障碍。

想得太多了!其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就写什么……不做评价,也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只管坚持写下去就好,一直写下去,就单纯的一直写下去……

追求完美是第二大障碍

本来就不行,非要用“很行”的标准要求自己,想想真是可笑,很有些“邯郸学步”“掩耳盗铃”的样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真实的面对自己真实的水平,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才是正道!

时间管理没章法是第三大障碍

虽然平时没有假期时间这么宽裕,但事情的优先顺序自己还是做了主的。往往把日更写作放在临睡前,这对自己来说真是个坏习惯。已经不是能熬夜的年纪了,真是到了想熬也熬不了夜的年纪了!好几次就那样拿着手机就睡着了……

知道真正问题所在,就基本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可以写碎碎念、流水账、口水文凑日更文,但于写作无益;写读后感既可以不断输入又可以随时输出,不信试试?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可以是一段话、几句名言,把获得的感受、体会和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深读原文,读通读透。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读”是“感”的基础,只有把文章读通读透,才能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才能把主要内容概括成自己的语言,找出能引发自己感想的点,也就是“感点”。

感从心起,有感而发

感,《说文解字》中定义为: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感”因“读”而发,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也是读后感的重点。“感点”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情节,可以是道理,也可以是精妙的构思,新颖的立意和结构……甚至一个词。

用心拟定读后感的题目

近年来,标题党大行其道。但拟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是让读者驻足自己文章的好办法。比如读四大名著,我们可以把题目写成“读《水浒传》有感”,也可以用“《红楼梦》读后感。我们把这些做副标题,再紧扣主题抓住感点取一个醒目的主标题,这个主标题必须用词鲜活,富有时代感。

比较一下,是不是第二个标题更醒目:

*读《水浒传》有感

*武松是莽撞还是勇敢?(主标题)

——读《水浒传》有感(副标题)

&读《红楼梦》有感

&焦大真的娶不了林黛玉?(主标题)

——读《红楼梦》有感(副标题)

读后感的文章结构

读后感的文章结构可以用“引,议,联,结”四个字概括。

1.  概括文章内容,引出感点。选择一个文章中最打动自己的点,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引发感点的内容。这一部分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  围绕感点,写出感受。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分析力求有深度,抒发真实的情感。

3.  联系实际,详谈感受。密切联系实际,从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纵横拓展,强化感点。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联系实际要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在整篇读后感中占比要大,要详写,要有创新,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4.  总结提升,升华感点。呼应标题或前文,使整篇文章前后贯通、浑然一体;对感点加以强调或升华,让感点打动更多的人。

写读后感更文的注意事项

1.  客观认识自己,全然接纳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

2.  以读后感为突破点,增加阅读积累,提高输入和输出量。

3.  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不要偷懒,用抄记重点语句和段落代替写作,联系实际写出感想是重点。

4.  研究所读文章,边写边思,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

5.  相信自己,一直坚持写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