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時間》:如何摺疊你的時間?

原創 精進學思行 精進學思行 今天

我們常說,時間像一條河流,奔湧向前, 而且我們也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時間,通常對我們來講就是線性的,而且我們通常在一個時間點或時間段,只能做一件事情,比如上班的時候不能玩,睡覺的時候也不太可能學習。

但是,最近讀了王瀟的《5種時間》,發現時間不僅可以有不同的類型,而且還可以進行摺疊,從而提升我們使用時間的品質。

所以,本文分享一下對我有啓發的2點:

1 時間可以分爲哪5種?

2 如何進行時間的摺疊?

1、時間可以分爲哪5種?

王瀟的這本書當中,提到的5種時間,分別指的是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和心流時間。

1.1 生存時間

什麼是生存的時間?

書中的定義是“大多數人在大部分時間因爲能力不足和外部限制,而無法主動選擇,而被動的時間。”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要喫飯睡覺,從而維持自己的生存,這就是典型的生存時間,還有就是我們爲了生活或養家餬口,不得不出賣的時間。

對於生存時間,除了喫飯睡覺,大部分是我們不得不做的,而且有時是比較痛苦地去做的,我們可以如何渡過?

對於喫飯睡覺,那就是讓自己喫得好睡得好,而對於我們無法避免的工作時間,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思路是”自律"。

聽上去挺普通,而且通常我們認爲“自律”的反面是“放縱”,但是,在工作中,自律的反面不是放縱,而是而是”他律”。

什麼意思?就是你自己不管理好自己,就要接受別人對你的管理,有時甚至是糟糕的管理。

比如,我在工作就碰到不同的同事,有些人很自覺,他們會主動去安排和組織自己的工作,解決工作。而有些人,則是需要別人時刻監督着,因爲一不留神,就擔心你偷懶,這樣其實挺痛苦的。

當然,很多時候,你的工作就是別人安排的,你不想做,可以通過“自律”將被動轉化爲主動,自己將任務定義成清單,然後幹完一個劃掉一個,建立一種掌控感。

1.2 賺錢時間

“賺錢時間”,這裏的“賺錢”來自於經濟學領域:

賺錢=創造價值的過程

而且書中特別提到這種時間的兩個特點:①主動,就是爲了賺錢;②是投入了時間,做了”賺錢“這件事情,但是否真的賺到錢,不是當時能明確的。

比如,你發現掌握某個技能的人特別喫香, 於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專門花時間去學習掌握這個技能,就是典型的賺錢時間,至於最後掌握程度,是否真的賺到錢,另說。

這個地方可能和生存時間容易產生混淆,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生存時間,你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滿足別人的要求,別人就願意付你工錢,從而你可以讓自己活下來。

而賺錢時間,不僅關心如何活下來,更加關心如何能不斷提高收入,作者認爲關鍵是持續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書中用一個公式表示:D=P*(1+R)^N,

D表示是我們所要到達的目的地或者是我們想要做到的目標,P表示是當前的現狀,R是我們的進步速度,最後N是時間。

通過這種複利的方式,核心競爭力就可以不斷增強,在我看來,關鍵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內核,然後能讓其不斷複製和持續下去。

我們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內核呢?可以參考”3環模型“:你熱愛什麼?別人需求什麼?你自己擅長什麼?

它們重疊區域就是你的內核,如果只有兩個,也可以,而且最好其中一個是“熱愛”,因爲它能夠讓你有持續的動力和激情。

1.3 好看時間

林肯講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40歲以上,你要爲自己的臉負責”,這個引申一下,就是我們要爲自己的外在形象負責,這裏不僅指你的臉蛋,還有你的身材以及你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

做一個形象的類比,就好像我們使用一個產品時,它的外觀,或者我們使用手機或APP時的交互界面,雖然它可能不影響產品的功能或性能,但是會影響我們的體驗,這樣有利別人和我們的協作。

而且,我在工作當中也觀察到一個現象,通常一個着裝比較整潔,比較有精氣神的人,工作也做的比較好,至少思路比較清晰,而那些穿着比較邋遢,不太注意自己形象的人,常常工作表現也不太職業化,比如報告常常邏輯混亂。

當然,這裏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我推測這背後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當你把自己弄得比較乾淨整潔,你會下意識把工作也做的比較漂亮,不然怎麼對得起你美麗的容顏。

1.4 好玩時間

好玩時間,指的是你自己選擇的,可以用來自由打發的時間。這個時間,原來我以爲是一種放縱或浪費,其實不然,因爲有這個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你很有可能體驗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是有一些好的想法出來。

從反面來講,這讓我想起了《稀缺》中提到的“帶寬”,好玩時間,其實就是拓展帶寬,從而爲創意預留空間。

1.5 心流時間

心流,來自於契克森米哈賴,它指的是一個人全情投入,打動忘我的境界。所謂心流時間,就是在這段時間內,你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你當前所從事的事情當中,忘記了時間的流失,並且通常會有很好的表現。

這是我們期望達到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達到這樣狀態?《心流》中有系統的介紹,我認爲最關鍵的有3條:①非常清晰的目標;②即時反饋;③挑戰和能力相匹配。當這三個要素湊齊了,通常我們更容易進入心流。

2 時間摺疊

前面我們介紹了什麼是5種時間,那麼你可能很好奇,爲什麼我們要去進行時間的分類呢?我覺得這裏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通過對時間的分類,你能夠非常快速的辨識當下自己處於哪種狀態,從而能夠讓自己採取相應的措施。

比如,當你處在這個生存時間,那麼就要想方設法去通過自律獲得掌控感,而你處於好玩的時間,那麼你就會如何讓自己能夠玩得更加的愜意。

區分5種時間,不僅能夠讓我們去進行一個識別,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對其進行摺疊,什麼意思?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拋開喫飯和睡覺時間(假如8小時),那麼每個人有16個小時,對於這16個小時,我們可以將前面提到的5種時間進行串聯,比如上班工作就是生存時間,回到家一躺就是好玩時間。

其實,我們還可以對這些時間進行摺疊,也就是並聯,比如把好看時間和轉錢時間摺疊起來,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他能夠極大地提創造我們的體驗,提高效率。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每天早上會騎車到公司,晚上跑步回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會聽一些課程,或者反思自己當天哪些方面做的還不錯,哪些方面需要去改進,這就將好看時間(好身材)和賺錢時間(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進行了一個摺疊;

我每週五會和家人一起打牌,這也是一種摺疊,一個是經營了自己的家庭關係,另外自己也得到了放鬆(好玩時間);

每週,我會陪女兒練鋼琴,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女兒的鋼琴技能;此外, 我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而且,還培養了父女親密關係。

當我講完這三個例子,你是否意識到,其實我講的這些摺疊,好像不是嚴格符合五種時間的定義,比如陪伴家人的時間。

爲什麼?在我看來,王瀟提到的5種時間,給了一個我們看待時間的角度,通過對時間的分類,能夠增加我們對時間的覺知,而且能夠讓我們通過對時間的摺疊,獲得更高的效率和體驗。

但是,我覺得這種分類其實並不全面,因爲它更多是的個體視角,很少涉及到關係的視角。反而是古典曾經介紹過的“生命之花”對我啓發更大,他把我們的生活的維度分成了8個塊,分別是職業發展、健康、財富,快樂,家庭,社會、人際,個人成長以及自我實現。

不過,總的來說,無論是5種時間,還是“生命之花”,它們背後有個共同的底層邏輯,就是當你看到一個看似單一或者籠統的概念或事物,當你不太知道怎麼去應對的時候,可以嘗試着按照不同的維度對它進行分解或分類,然後再重新進行組合,這種分解和重組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視角。

總結

時間如”一條”河流,但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比如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心流時間,通過對不同的時間進行摺疊,能夠讓時間之河更加豐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