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那麼多課,可依然會懼怕在公衆場合講話

今天聽劉媛媛講關於演講的課程,主題是“緊張”。她說她參加“超級演說家”時,第一次登上那麼大的舞臺,面對那麼多人講話,當時緊張得都要窒息了,完全聽不清導師們說的話,她只是很機械地講完了提前準備的演講稿。即使後來她成功獲得演講冠軍,之後又參加了許多場演講或講座,但現在每次演講前依然會緊張。

這次課中,劉媛媛還提到包括魯豫,這位有資深主持經驗的主持人,當她主持新節目之前,她都會感到很緊張!

我們普通人也有切身體會,比如我已從教十幾年了,雖然面對學生的時候不會緊張,可是在同事面前和家長面前講話,還是會非常緊張!

也就是說,其實“緊張”是特別正常的。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大腦中有個叫“杏仁體”的部分,它始終處於不休息的狀態,發現危險會迅速報告給我們,讓我們處於警戒狀態。

當我們面對那麼多人要講話時,那麼多雙眼睛盯着我們,我們的杏仁體就會感到危險,因爲在我們祖先那個時代,這意味着可能我們會被許多動物攻擊,那麼杏仁體就將這種恐懼感遺傳了下來。

雖然“緊張”是正常的,但並不是不可克服的。

首先,多練習。記得我第一次講課的時候,緊張得要命,渾身冒冷汗,聲音都在抖,但每天都講課,慢慢地就越來越自如了。劉媛媛說她演講前,會經過各種斟酌準備好演講稿,然後就是不停地練習,除了喫飯、睡覺,不停地練習。

其次,準備充分。無論演講也好,講課也好,提前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一名好老師講課之前,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盡力備好各種細節,那麼講課的時候就會從容自信許多。劉媛媛說她《寒門貴子》那篇演講稿的結尾準備了三天,其它部分也是各種增刪修改,最後纔會出來一篇精彩的演講稿。

第三,降低心理預期。把每一次失敗不要看成世界末日,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千萬不要設置過高的預期,導致最後失落太大,影響自信。

第四,和聽衆做朋友。在演講前要做心理建設,不要將聽衆想成是會百般挑剔的敵人,而是要把他們當成你的朋友。這樣你會放鬆許多。

第五,做自尊自愛的人。你的自信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要靠自己,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做一個堅強的人,自尊自愛,而不是靠他人的評價而活着。這樣自然會不卑不亢,而不是不知所措。

總之,“緊張”是在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繼承下來的基因記憶,有其普遍性和科學性,但通過練習和心理建設等方式是可以逐漸克服的!相信通過刻意練習,我們都能成爲自信自尊自愛的演講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