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山  一步一典故

站在疊彩山明月峯南望,一山孤峯突起,西枕陸地,東臨灕江,有遏波伏瀾之勢,這就是伏波山了。出疊彩公園,南行數百米,便進入伏波山公園。這個不足1萬平方米的小公園裏,有還珠洞、千佛巖、珊瑚巖、試劍石、聽濤閣、癸水亭、千人鍋及大鐵鐘等景點,集山、水、洞、石、亭、園、文物於一體,一步一景,一步一傳說,一步一典故。


關於山名,說法有二。其一,此山半倚陸地,半入江中,山水相接,不管多急的江水,只要來到山下,就會變得很平靜,古人取其“麓遏瀾洄”,是制服波濤的意思,所以得名伏波山。其二,因東漢時期的伏波將軍馬援而得名,馬援曾在此平叛,保一方平安,所以伏波山也被稱爲平安之地。正史記載爲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將之女徵則、徵貳聚衆造反,次年光武帝拜馬援爲伏波將軍平叛,馬援以“馬革裹屍”的豪情,征戰三年,率部凱旋。民間傳說是,古時候爲征服南方小國竹遲國,伏波將軍一箭射穿相距數十里得三座大山,也就是現在人們見到的鬥雞山對面的穿山、奇峯鎮的穿巖、桃源村的月亮山。竹遲國王心服口服,俯首稱臣。



進入公園,第一眼就看到“伏波晚棹”牌坊。伏波晚棹是桂林老八景之一,說的是傍晚時分站在伏波山,可以看見非常美麗的風景,青山綠水、竹筏魚鷹、裊裊炊煙。有廣西布政使彭而述的詩可以爲證:“伏波山下系江船,畫角鐘聲破曉煙。無數青山浮水出,中流夜雨帶帆懸。”現在牌坊是2010年改建的,牌坊的四根方形立柱上,掛有一共264個字的長聯,串接了桂林近三十個有名的景點,十幾則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桂林山水詩篇,一幅多彩的桂林山水畫卷(長聯原文附後〉。


過“伏波晚棹”牌坊,來到山前,見有一口巨型鐵鐘。古鐘是清康熙八年(1669年)定南王孔有德女兒孔四貞(有人說這是真實版的還珠格格,《靖江王府》文中有記載)爲悼其父所鑄,高2.5米,徑1.7米,重2524公斤,原爲疊彩山下定粵寺的法器,抗戰時期定粵寺被毀,大鐘移至此地。定粵寺的另一法器千人鍋也同時移至伏波山下灕江岸邊,千人鍋1663年鑄造,口徑1.5米,深0.8米,重約l噸,傳說可煮3擔米,供千人喫。在民間有個說法“摸摸鍋頭轉一圈,一年賺上一千萬”,若是前來,不妨一試。大鐵鐘、千人鍋是研究清初歷史文化和鑄造工藝的寶貴文物。


大鐵鐘旁邊就是還珠洞。還珠洞得名淵源有三:其一,洞內石壁有石紋如紫白二蛟蜿蜒相向,中間有圓暈似珠,如二龍戲珠,故舊名 “玩珠洞”,宋代張維易名爲“還珠洞”。其二,古時有漁人入洞得龍珠,後怕觸怒龍而將龍珠送還洞中。其三,傳說當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回朝,用船運載買來的薏苡回中原作爲藥用,路過這裏時,有人誣告他運的是從合浦搜刮來的珍珠,爲表明心跡,他將“珍珠”倒入灕江,讓珍珠流回去。還有一說,馬援南征旋歸經此,船上載有薏苡,龍王誤爲珠,遂興風作浪,使之盡傾。以上洞名自唐宋以來均通相沿用,今稱還珠洞或伏波巖,又稱東巖,原巖口東向灕江,要乘船進出,後人修建了南、西出口,纔可以從陸地走進洞去。珠洞分上下兩洞,“如層城夏道”,洞中佛像能辨認成形的有239奠,加上斧鑿痕跡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尊之多,人稱千佛巖。還珠洞中的鎮洞之寶當屬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刻於石壁上的自畫像,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御筆像贊:“襄陽米芾,得名能書,六朝翰墨,漁獵無餘,骨與氣勁,妙逐神俱,風姿奕然,縱覽起予”,可見這幅自畫像顯得彌足珍貴。


佇立臨江的還珠洞東口,可望青山、綠樹、碧波、幽潭,更有試劍石誘人駐足。有人這樣形容試劍石“懸空而下,狀若浮柱,去地—線不合”,實際上石柱實際離地約有一拳頭的距離。它的成因有兩種說法,其一,人工做的,有人說是神仙揭諦試劍的結果,也有人說是伏波將軍馬援試寶劍而形成的。其二,天然形成的,這是一塊石灰岩質的石頭,在長期的地質年代裏,下端被溶蝕而與基石分離。試劍石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狀元石”,民間傳說“岩石連,出狀元”,可怎樣讓它們相連呢?有人把拳頭伸進去,用拳頭連起石頭,據說可以給自己或者家中讀書的孩子們帶來好運氣。


從東麓上山,半山腰有聽濤閣,爲1964年所建,依山貼崖,視野開闊,舉目遠眺,半城山水,盡收眼底。從南麓上山,半山腰的癸水亭,有“癸水繞東城,永不見刀兵”之說,又有“願挽江流接河漢,爲君直北洗檐槍”的詩句,戰神傳說環繞的伏波山,終是在祈求和平永駐。

附錄:我國美術家、教育家張安治在1986年秋應桂林園林學會的邀請,爲桂林伏波公園內修建伏波晚棹牌樓撰寫,被稱爲“灕江長聯”。上聯:“洪荒初闢,是羣星隕落銀河?是女媧補天遺石?千峯競秀,八桂名城,象鼻低垂,靜吸江心皓魄;金雞對峙,爭迎塔頂朝暉。繁花照影,嬪姬獻建花橋。龍隱巖中,龍去尚存脊印。高閣伏波,將軍壯志堪欽;晴嵐疊彩,烈士堅貞不屈。畫幛神工,奔騰九駿。仙笛幽奇,驚遊幻境魔宮。喜悟空棒在,淨土鯨眠,瓊林柱聳。探春行,芳洲自轉,漁唱遙聞,青羅帶繞。”下聯:“清流未遠,有衆泉匯於苗嶺,有史祿分水靈渠。萬柳成蔭,雙湖近郭。鳳竹多姿,綠迷沙岸農家;杜鵑無價,紅遍岡原牧野。朗月當頭,揭帝射穿月窟。珠還洞口,珠圓正待人來。豐碑如海,俊傑揮毫歷代;文苑生輝,詞宗琢句懷鄉。老榕骨健,纏結叢虯。詩情綺麗,久泊興坪陽朔。看陣雨虹懸,重霄鷹舞,古渡霞飛。尋勝處,蓮蕊含嬌,錦屏留夢,碧玉簪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