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做人》(季羨林)平臺+才華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啊

本來要看《季羨林談人生》,沒想到讀了《季羨林談做人》都是一些回憶自己的老師、朋友的文章,不過整體也能拼湊起季羨林的人生軌跡和思想感悟。季羨林濟南高中畢業後考取北大和清華,後經過清華和德國的研究生交換去了德國十年,正值二戰和國內動盪,取得博士學位後,在離開祖國十年後回來,經良師益友介紹去北大任教,一週以後直升正教授,從此開啓了季羨林豐富多彩的文化大咖生活。

通過季羨林的人生,我看到了平板,只有通過好的學校資源和平臺才能鏈接到更多的人生可能。倘若季羨林畢業後只留在濟南高中勤勤懇懇教學,後期也怕泯與衆人矣。所以正如季羨林所言,才能+勤奮+機遇-成功,其中機遇是最重要的部分,遠遠大過其他的才能和勤奮,這一點也深深的提醒了我。藉助一個大平臺,才能天高任鳥飛啊!才能認識更多NB的人啊!

照例,摘取些季羨林談人生的一些經典句子吧:

蒙田說:我們不可能將愛情放在友誼的位置上。“我承認,愛情之火更活躍,更激烈,更灼熱……但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的感情,它狂熱衝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繫於一髮之上。而友誼是一種普遍和通用的熱情……再者,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的慾望,越是躲避的東西越要追求……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意願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弱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爲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復存在。”季老言:若是不想一人終老孤獨,那必定是要找一個人來戀愛,然後完婚。此乃人間正道。由此看來,愛情,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神魂顛倒。此點又是與蒙田的那段話是相契合的,即兩者均是愛情現實主義派。

愛情,不過是戀愛兩人體內分泌一種叫“愛情荷爾蒙”的化學物質,這物質只能存在18個月。超出這個時限, 就需要他物來維繫兩者之間的關係,這他物可以是責任、是物質、是性、是相投的興趣,或是其他。

喜新厭舊,乃男女共性。朝三暮四,雖不合道德規範,但也未到衆人唾之的程度。

一見傾心,過於夢幻。日久生情,纔是常態。

愛情,不過是當代供男女選擇人生伴侶的常態模式。愛則合,合則歡。反之,不愛則散。

香港公正報上的話:富者有禮高貴,窮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我們總是要穿過糊塗才能逐漸明白:生活的意義,就是完成這一代人該負擔的責任。要做事,就要追求徹底的認真和真實。在其中去確立“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的關係。與人相處,真情和忍耐之外,要“反求諸己”,想想換成自己,能不能好到哪裏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