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業大佬的典型類型作品

嗯,確實是底層邏輯,商業大佬的典型類型作品,有興趣和時間的可以一看。照例一些摘錄:

>> 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對錯觀”:①法學家的對錯觀,②經濟學家的對錯觀,③商人的對錯觀

>> 斷損失發生後應該怪誰,就看誰因此損失大。

>> 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爲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導和約束。

>>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

>>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與世界進行價值交換。價值交換隻有一個原則——共贏,即合作雙方都可以獲得價值。

>>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麼?最想學習、收穫什麼?它們纔是你的目標。有些錢,是專門來誘惑我們放棄長遠目標的。

>> 選擇做某件事情,憑藉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

◆  第2章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 事實,是獨立於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

>> 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 我們也要時刻反省自己:我說的話、我的表述,是事實,是觀點,是立場,還是信仰

>> 把謠言放在“爲什麼”後面,是傳播謠言的最佳方法。

>> 一場表演性質的辯論,有一個“暗黑的祕密”,就是辯論雙方几乎從不會真正地正面辯論,他們只是在不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怎麼做到?你需要掌握一個技巧:偷換概念。如果覺得很難聽,那就換一種說法:重新定義概念。如果還是覺得難聽,那就再換一種說法:糾正對方的概念。你看,一場你來我往的辯論賽,其實雙方從來沒有真正地辯論過,他們只是通過不斷地重新定義一個概念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影響着觀衆。

>> 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就體現在應對方式上。一個人優秀不優秀,要看他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而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經驗不靠譜

>> 這就是“假設—驗證—結論—調整”這個方法論的簡單應用。通過這個方法,我們就能找到,到底飛機的哪個部位應該增加鋼甲。

>> 一是拋棄經驗,放棄想當然,不要輕易下結論,要懷着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二是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後做出調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場左右,要就事論事。

>> 普通的人觀察一隻手錶,優秀的人洞察幾百個零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 分析問題的時候,記住五個關鍵步驟:

一是找到核心存量。

二是找到關鍵因果鏈。

三是找到增強迴路。

四是找到調節迴路。五是考慮滯後效應。

>>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改變系統則是改變模型

>> 一是證有不證無。

>> 二是以偏不概全。

>>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確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複做。

>> 三是證有靠舉例。

>> 離事實越遠,離陰謀論就越近。

>> 複利效應真正誘人的地方,是收益率。高收益率纔是複利效應的核心。

>> 一是儘早存到足夠的本金

>> 二是努力做到穩健高收益

>> 三是讓時間證明它的力量

>> 四是降低自身的貪念與慾望

>> 所謂“創業靠運氣”,去掉感情色彩,即創業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概率。

>> 數學思維不僅能讓你站到更高的高度,開拓你的眼界,還能幫你瞭解一些正確的常識,讓你少走彎路,並且讓你在人生的每一個岔路口都有更多的選擇。

>> 第一,你要找到那些能夠建立信任的夥伴。有些人,你是永遠都無法和他達成共贏的,這樣的人你就要遠離。

第二,你要主動釋放值得信任的信號。你要先讓別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這樣,想要與你達成共贏的人才會來找到你。

>> 你一定要相信,有時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這件事本身就錯了

◆  第3章 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

>> 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 爲什麼很多人不守時?是因爲他們的時間顆粒度過於粗獷。

>> 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更具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會懂得至少以30分鐘爲單位安排時間,以1分鐘爲單位信守時間。

>> 每年1月,我都會制訂新一年的行動計劃,並且審視去年的實施情況。這個計劃包括:

(1)職業/生活目標;

(2)我的強項/弱項;

(3)具體的支持活動。

>> 第二個層次是以天爲單位的時間管理。

>> 第三個層次是以小時爲單位的時間管理。

>> 史蒂芬·柯維說過:“想法產生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

>> 選符合正態分佈的繪畫,他以後未必會獲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能因爲被一個有巨大成就的人佔據整個市場而導致沒飯喫。

>> “當你第一次創業的時候,很可能一切事情都很好,你的幸福指數很高。但接下來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幸福指數會不斷下降,然後你會經歷整個世界的傷害。”

>> 傑克·特勞特先生曾經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對付價格戰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漲價。

>> 當你覺得生活中到處是“爛人”時,那是因爲你生活在“爛人”的圈子裏。你要做的,不是改造那些“爛人”,更不是變成比他們更爛的人,而是遵循特勞特先生的教誨,讓自己不斷“漲價”,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這,纔是正道。

>> 螞蟻和巨龍沒有交集,蒲公英的種子與天空中的彩雲難以相遇。它們分處在不同的世界,永遠不知彼此。不是每個人都配做你的對手,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花時間。

>> 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

>> 經營人脈,始終要保持的一個基本心態:毫無保留地把你的價值付諸別人身上。

>> 你能幫到的人,纔是你的人脈

>> 拋橘子之所以叫“技能”,就是因爲它是“學”不會的,要靠“習”,要用“手”。

>> 自污、示弱、看淡這三件事

◆  第4章 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

>> 在理解What和解決How之前,更重要的是,需要首先理解Why。理解了Why,才能找到他所面臨的真正問題。

>> 如果讓你來把這個問題歸類,它到底屬於What、Why、How中的哪一類問題?

>> 在溝通中也同樣,你一定要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What、Why還是How,而自己所表達的是What、Why還是How。當你所表達的和對方想聽的相匹配,你們的溝通才是有效的。只有真正理解了What、Why、How,你纔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 第一種是優越感理論

>> 第二種是錯愕感理論。

>> 第三種是釋放感理論

>> 解決一個問題的辦法有1000種,但最有效的一定是洞察本質的那一個。

◆  第5章 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 戰爭的本質,是對能量的控制。

>> 滿足功能價值。

>> 滿足體驗價值。

>> 滿足個性化價值。

>>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體驗;比體驗更稀缺的,是個性化。所以,產品的定價,取決於你能提供給消費者什麼價值。

>> 利潤,來自沒有競爭。

任何一個行業,所有的紅利最終都會被競爭拉平,最後大家只能賺社會工資。這時候,只能通過創新來創造利潤空間。

>> 你一旦給員工一份高的固定工資,其實反而能激發他的善意。

>>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我們要把員工內心的善意激發出來,而不是把他的惡意激發出來。

>> 勤勞,能夠創造財富。但是,勤勞者卻未必能夠分到財富。

>> 首先,我們要知道,項目的四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個階段,辛苦賺錢階段;

第二個階段,資本收益階段;

第三個階段,均衡階段;

第四個階段,超出預期階段。

一是辛苦賺錢階段,人力優先,資本劣後;

二是資本收益階段,資本優先,人力劣後;

三是均衡階段,人力、資本均衡分配;

四是超出預期階段,資本優先,人力劣後。

>> 領導們需要通過勸酒這種行爲,來完成“服從性測試”。

>> 強盜用“留個把柄”的方式,對小弟做服從性測試;甲方用“改來改去”的方式,對乙方做服從性測試;女生,用“無理取鬧”的方式,做男友服從性測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