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的意義和價值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到遠洋航海技術成熟,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世界市場的開闢和近代科學的一系列成就,開始了一個"全球文明"的時代。當代載人航天技術的問世,則使人類走出地球這一搖籃而到達太空,開始了一個"空間文明"的新時代。

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向更高階段的發展。不過,由於載人航天技術與無人航天技術有很大差別,主要反映在安全性、複雜性和成本高三個方面,所以從1961年第一名航天員上天到現在,它還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用途。但從可以預見的未來來看,人類現在面臨的資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決的幾大問題,只有通過開放地球、擴大人類生存空間來解決。即使在當代,發展載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威望。因爲航天技術的水平與成就是一個國家經濟、科學和技術等綜合實力的反映。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向更高階段的發展,載人航天突破用本國載人航天器將航天員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標誌。發展載人航天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發達的工業基礎和雄厚的經濟實力。迄今爲止,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實現了載人航天。其他擁有一定航天技術基礎或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雖欲染指載人航天,但因力不從心,所以只能求助於與他們合作,出錢出資,用俄、美的載人航天器將本國航天員送上太空,以圖逐步加入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大國地位。所以,我國航天員進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擁有"兩彈一星"那樣,引起全世界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體現現代科技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給現代科技各個領域提出新的發展需求,從而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科技的發展,並將爲培養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貢獻。例如,就載人航天器本身的研製和運行而言,它對通信、遙感、推進、測量、材料、計算機、系統工程、自動控制、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動了這些技術的進步。

再有,載人航天的發展能促進太空資源的開發,爲地球上的人類造福。載人航天器所處的高遠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可爲科研提供一個理想的實驗場所,它在推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科學與應用等許多方面正發揮着重要作用,並有望在一些前沿學科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爲人類帶來巨大的效益。一些國家已經在太空製藥、太空育種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果,並準備建造太空工廠,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

另外,地球能容納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約80億~110億,因此有些人已經開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緊張,那麼是否可以到別的星球開發礦藏呢?這是科學家所關心的一個問題,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爲類似載人登月等許多過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話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變成了現實。

最後,載人航天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使用載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靈活部署、修理和組裝大型軍用衛星;安全而連續地指揮和控制地面軍事力量;還能作爲特殊武器的試驗場。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國雙子星座7號飛船上的航天員就曾用紅外遙感器監視和跟蹤了1枚潛射導彈的發射,所獲信息比潛艇上的觀察人員報告的還要快。第1次、2次海灣戰期間,和平號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對戰區進行了大量觀測活動,取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

載人航天是當代的金字塔和大教堂。今人與古人一樣,對浩渺蒼穹充滿敬畏,渴望與主宰生死乃至主宰整個宇宙的力量建立聯繫。古人云:"通天者王"。過去只有安放法老遺體的金字塔和與上帝溝通的大教堂才能做到這一點,現在,則有載人航天。

載人航天是當代的萬里長城。當秦始皇以舉國之力完成分隔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藩籬時,他自己也知道,這道牆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功用。長城是一個符號,是中原王朝先進生產力的物質載體,是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意志象徵。它的威懾力量與軍事價值同樣重要。載人航天也是這樣。"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試想在劍拔弩張的年代,總有一個非我族類的優秀代表每隔90分鐘就出現在頭頂一次,下面的芸芸衆生會有何種感受?這種無助感與屈辱感正是當年美國人得知蘇聯的衛星、蘇聯的航天員率先飛上太空的真實感覺。這也是《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及"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所在。

載人航天技術高度複雜,中國在證明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一壯舉後,下一步就是要讓國際社會在這一技術制高點上接納自己。現在中國航天已經成爲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不可忽視的一極,並開展了衛星出口、衛星服務業務。在載人航天領域,中國尚未對外開放。但這不意味着不會開放。在載人航天領域,美俄早已與其他國家開展技術合作與商業合作,並將這種活動作爲實現外交方針的推手。現在,美國雖已給出航天飛機退役的時間表,但絕不會放棄國際空間站。因爲這是其力量在太空穩定存在的標誌。但新的"獵戶座"載人飛船還不能很快從圖紙變爲現實。從2010年往後的幾年內,NASA可能不得不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和"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與物資。善於在各方力量間搞平衡的美國不會希望把雞蛋都放在俄羅斯這一個籃子裏。中國的"神舟號"飛船具備與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對接口,這決非偶然爲之。與中國有衛星技術合作的國家如俄羅斯、法國、巴西等國也是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伙伴。對於立志要發展空間站的中國而言,證明自己有太空行走和交會對接的能力後,在保持獨立性的前提下,爲國際空間站提供載人航天服務,開展"航天外交",進而接觸空間站技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長遠看,人類總要開發月球資源、登上火星。這些關係到全人類命運的科技項目非一國之力所能完成。與其到時再加入其中,不如現在就展開合作。

載人航天是一個國家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綜合體現,短期內不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回報,它註定是一種紀念碑似的工程,通過不斷的科技突破吸引國民和世界的目光。不少國家都具備開展載人航天的經濟力量和技術儲備,但國會不會通過這樣一個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浩大工程。只有冷戰時期的超級大國和擁有強大政府主導力的國家纔有能力實現這一國家行爲。實施這一工程贏得的讚許和凝聚力反過來又可以加強這種國家行爲。按照約瑟夫·奈的理論,國家的軟實力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鄧小平曾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如果說在20世紀60年代人造衛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綜合國力的話,那麼在21世紀,載人航天就是與之類似的實力代表。爲了繼續保持並發展中國的國際影響與地位,中國選擇了發展載人航天。發展載人航天的意義,總的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1.在科技方面,因爲載人航天技術是科技密集綜合性尖端技術,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給予現代科學技術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從而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技術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測試技術等。也體現了這個國家的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特別是這個國家的航天醫學工程的發展水平,如果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想要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高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