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波普爾的可證僞性與經濟學

1、波普爾及其主要觀點。

波普爾認爲科學發現是一個“猜想和反駁”的過程,科學家根據問題,大膽進行猜想,努力按照可證僞度高的要求提出假說。嘗試性的理論(假說),在提出後就進入了反駁階段。這時科學家要根據經驗,按確認度高的要求排除錯誤,從而保證所接受的理論假性內容減少或不增加。

2、 波普爾認爲現代自然科學革命表明,科學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斷推翻舊理論,不斷做出新發現。而科學發現是理性的活動,無需新的經驗參加。也就是說科學就是理性不斷做出的假說,而這些假說不但遭到批判,即被證僞。

他用“可證僞性”,在科學與僞科學之間畫出了一條界限。不具備可證僞性的理論,看似絕對正確,但實際上是一種無用的僞科學。只有可證僞的陳述纔是科學的陳述,內容包含越多,就越可能被證僞,該陳述的可證僞度就越高。

3、因爲侷限於認知水平,我們對事實的認識本身可能會存在偏差。例如“日心說”之前,人們認爲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央,且靜止不動。按哥白尼的觀點,地球繞太陽運動,且繞地軸運動,根本不是靜止的。

按波普爾的要求,哥白尼的理論是符合可證僞要求的,如果被證僞的證據沒有出現,我們就應當暫時接受它。

4、但當時有人拿出證據反對哥白尼的觀點:“一個人跑在高塔上往下扔一塊石頭,如果地球會自轉的話,石頭落地時,這個塔已經隨地球轉動了一點,所以石頭肯定不會落在塔的地基上”,但實際上,石頭當然是落在地基上的,這個事實明顯證僞了哥白尼地球是運動的觀點。

受限於觀測條件和理論的水平,當時的人們既沒有慣性這樣的概念,也無法從外太空來觀測地球的運動情況,只能從傳統的視覺經驗上進行直觀感知,“石頭還是落在塔的地基上”的事實,給出地球是靜止的結論。這樣的事實,根據當時的直觀經驗,看上去的確構成對理論的否定。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並不構成對哥白尼理論的證僞。

5、修正理論而不是拋棄理論,科學理論不會因爲被觀察直接證僞。?

6、要想證僞,先要證實。波普爾強調可證僞原則是科學與僞科學的劃界標準,而非認知意義的判斷標準。

7、科學家有時並不誠實,《大背叛:科學中的欺詐》回顧了科研領域行爲不當的經典事件,揭示了相當驚人的學術界造假的歷史。事實上這種不嚴格遵循科學規範的行爲,在科學界仍然相對普遍,遠比我們誤以爲科學家是一片淨土要複雜得多。

如物種起源的達爾文、巴氏滅菌法的發明人巴斯德、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密立根、法國生物學家黑克爾、精神分析法創始人弗洛伊德,英國教育心理學家柏特對孿生子的研究論文,不僅數據是假的,連柏特的助手也是不存在的…

8、 波普爾的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對科學哲學的影響,但他對經濟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理論的證僞性要求本身,自然科學領域遇到的侷限性問題,在經濟學領域尤爲突出。如兩個典型的實際問題,一是最低工資,二是蘇聯的計劃經濟,無論芝派或者奧派,都有着鮮明一致的態度。弗裏德曼反對最低工資的態度非常堅定,他認爲最低工資制會造成更多的失業,幾十年論戰,不同的觀點方仍無法說服對方。同樣,在計劃經濟是否可行的問題之中,經濟學家也是各持己見,直至蘇聯解體纔打破人們對計劃經濟模式的迷信,看出其中的問題。

9、所以波普爾不是劃分科學理論和僞科學理論的標準,而是劃分科學態度和非科學態度的一個標準。

2021062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